央行近日明確表示,目前「沒有看到」鬆綁房市信用管制的訊號,將持續審慎觀察市場變化;但房市專家卻預測,最快今年第 4 季、最慢明年第 1 季,選擇性管制措施就會開始鬆綁;「官方監管機構」與「市場預測者」的觀點分歧,雙方在時間判斷和立場角度上的根本差異。
房市買氣在第七波信用管制後,買房信心大降,也開始有建商讓利拚價格,或送家電、裝潢等手段,不過仍有新案一推出就創區域單價新高,據實價登錄,今年在台北市北投區,與新北市中和區、新店區、林口區,就各有新案突破房價天花板,林口新案成交價直逼9字頭、北投案更是單坪突破150萬元。
央行自去年9月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觀察打炒房前後一年、七大都會區各生活圈的預售屋交易量變化,跌幅前十大生活圈買氣近乎急凍,僅剩1成左右。其中又以桃園、台中等重劃區密集、過去建商推案熱絡的地區,交易量萎縮最為顯著。
第七波信用管制以來,不少消費者向銀行申辦房貸碰釘子,過去鮮少承接的保險公司趁勢搶攻房貸大餅!今年上半年全體銀行新申貸人數不到10萬人,縮水最多,保險公司新申貸人數則成長近9成,為業績成長最亮眼的金融機構。
「金龍海嘯」席捲全台房市,尤其預售屋受到這波信用管制影響,買氣大幅衰退,不過據最新實價登錄,發現今年第二季七大都會區預售屋價格持續維持高檔或緩步上漲,成屋價格卻多已呈現修正格局,導致預售與成屋價差持續擴大,並以新北市最為明顯。
淡水人期盼已久的淡江大橋,終於預計於明年5月通車,屆時將大幅縮短淡水與八里之間的車程距離,不過雖重大交通建設利多即將實現,但觀察淡水預售市場,仍不敵第七波信用管制,管控前後的單月預售揭露量就減少了75%,專家認為,接下來利多實現後,就要觀察淡江大橋的實質效應,與未來淡北外環道路的興建,能否吸引更多的民眾進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