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第七波信用管制、房貸緊縮等利空影響,2025年上半年房市交易持續退燒,據591實價登錄統計,十大熱區交易量更較過往大幅縮水,交易量最大的桃園中壢及桃園兩區,今年雖然有近2千件交易量,但相較去年同期仍大幅衰退近7成,而即使量縮有感,房價降幅仍在1成以內。
輝達(NVIDIA)在5月宣布進駐北士科後,被視為房市冷氣團下的一大暖流,除了北士科買氣明顯帶動外,周邊也寄望因地緣性而有所帶動,不過觀察房價,僅北士科上揚,周邊可受惠區域,包括北投區、士林區、新北市三重區等卻反倒出現房價下跌,僅淡水區微幅上揚。
政府打房政策連發,但民眾感受最深的,恐怕還是看著存摺數字、再對比房價後的深深無力感。以為房市會有所冷卻,但根據新北市政府地政局最新公布的 114 年第 2 季預售屋實價登錄統計,數據血淋淋地揭示了房價不僅沒有回頭,甚至在部分熱區還持續創高,完全與市井小民的期望背道而馳。
華人傳統的民俗月多在8月登場,今年適逢閏月,在8月底進入鬼月,入厝的顧忌可能遠勝於購屋,隨著時代變遷,現已沖淡不少習俗包袱,不過據市調統計,今年推估北台灣新公開案量不僅跌破千億大關,直接驟降至569.7億元、年減61.5%,創下近8年來推案新低量,甚至比禁止預售轉讓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上路、疫情三級警戒時都來的冷清。
買氣不佳,連帶預售屋解約量也同步增加。據591實價登錄統計,今年前5個月七大都會區預售屋解約量逼近千件,較去年同期增加6成,其中4月解約量更首度突破2百件,且已連續2個月維持在2百件以上,專家表示,買方信心明顯轉弱,成為預售屋解約量升溫的主要原因。
北台灣新建案市況不見起色,據市調統計,預售屋推案量雖增加,但成交組數、來客組數皆下滑,新成屋戶數、議價率則持平。更有4成追蹤的新案單周出現零交易紀錄、看屋量低於10組,專家更指出,「案場等無人,大為影響銷售人員業績,不乏自主結案,離職謀求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