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了! 《平均地權條例》7月1日正式上路

確定了! 《平均地權條例》7月1日正式上路

確定了! 《平均地權條例》7月1日正式上路

確定了!   《平均地權條例》7月1日正式上路

內政部部務會報通過《平均地權條例》相關子法,並已報請行政院核定7月1日正式施行。(圖/記者鄭志宏攝)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採訪報導


內政部25日部務會報通過有關私法人買受住宅許可、預售屋及新建成屋換約審核,以及檢舉獎金辦法等3項子法。內政部長林右昌表示,3項子法將併同私法人免經許可買受住宅情形,與預售屋及新建成屋得換約情形等2項公告,一起對外正式發布。內政部也已報請行政院核定「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的施行日期,並建議在7月1日上路,期能打擊投機、杜絕炒作,確保合法正派經營,並引導房市穩健有序發展。


林右昌說明,這次預計發布的5項子法草案,非常感謝各界在預告期間提出的各項寶貴意見,經彙整23個民眾或團體所提建議,主要聚焦於私法人免經許可買受住宅情形的規定,以及如何加強檢舉獎金的檢舉人資料保護等建議,內政部已逐一回復建議民眾或團體;相關子法於預告期間,5月上旬,內政部再度邀集相關機關及公會研商討論,在全面檢視後,確認原訂子法規範內容均合理,僅進行微調或補充,讓子法內容更加明確完整。


平均地權條例修法目的在於防杜房市炒作行為,讓市場會回歸居住需求交易,經110年12月內政部提出條例修法草案到今年2月總統公布,全國預售屋市場之交易量已從110年第4季的4萬餘戶,共5,014億元,降至112年第1季的1萬6千餘戶,共2,197億元,減幅超過5成6,顯示市場炒作行為與投機性需求已明顯減少,修法效益逐步展現。


內政部針對5項子法草案重點,以及預告期間蒐集的主要建議意見處理情形逐一說明。私法人買受住宅許可制,主要聚焦都更、法拍免經許可規定,條例修法增訂私法人買受住宅許可制,因考量私法人原則上無居住需求,為避免短期買賣住宅進行炒作行為,影響國人居住權益,予以修法管制。


目前內政部對於私法人買受住宅用途具有公益性、必要性者,公告訂有9種「免經許可」情形,例如買受古蹟建築進行保存維護;另對於私法人因正常經營用途需要而買受住宅者,並於「私法人買受供住宅使用之房屋許可辦法」中,訂有6種「需經許可」情形,例如買受住宅作宿舍、具規模出租經營使用,但經許可取得住宅後,仍須受到5年不得移轉等限制,以避免被變相淪為短期炒作之用。


這次預告期間所提意見中,有部分對於私法人可以免經許可買受「迅行劃定更新地區」範圍內的住宅的合理性提出疑慮。對此,內政部說明,依都市更新條例「迅行劃定更新地區」主要是考量該地區內建築因水災等重大事變遭受損壞,或為避免發生重大災害造成民眾生命財產受損而劃設,有限期推動都更重建的急迫性;目前子法規定私法人可免經許可買受,將有助於加速完成都市更新作業,有其公益性及必要性。


另有部分建議放寬建築業者可以免經許可買受「都更地區」或「都更單元」範圍的住宅,以利加速都更推動。內政部說明,都更整合時間較長,並於取得區內所有權人一定比例以上同意後,才會進到都更事業計畫公展及審議階段。因此,仍將維持採取需經許可取得方式,並受到5年不得移轉等限制,以避免無整合意願的私法人藉機於取得住宅後,變相短期出售炒作,對有心整合的實施者能加速整合都更重建。


此外,也有民間團體對於私法人參與法拍,得免經許可買受住宅提出反對意見。對此,內政部表示,私法人參與法院拍賣,將可減低擔保抵押住宅淪為不良債權的風險,並藉以保全債權人債權及穩定不動產金融市場,仍有納入免經許可的必要。


其次,為精準打擊違規炒作,在檢舉獎金及罰鍰提撥運用辦法草案中,明定可發給檢舉獎金的案件類型,包括逾期或不實申報實價登錄、違反紅單禁止轉售、限制換約與禁止炒作規定等4類案件,民眾向地方政府提出檢舉經查證屬實者,將以實收罰鍰發給30%、上限為1千萬元的檢舉奬金。


預告期間所提意見,主要聚焦如何避免不實檢舉,以及強化檢舉人安全保護。對此,內政部表示,在辦法草案中已明確規範採檢舉人實名制,並需提出違規案件的人、事、時、地、物等具體資料,如發現冒名、偽變造不實事證並將主動移送檢調機關處理等方式,避免不實及浮濫檢舉。


強化檢舉人安全保護部分,目前辦法草案已同時明定縣市政府應對於檢舉人資訊保密,後續內政部也將協同縣市政府共同研商,建立更為嚴謹、適當的檢舉人保密標準作業程序,例如在縣市政府處理過程將就檢舉人身份資料予以隱匿,避免其資料外流等,以保障檢舉人權益,讓民眾可以安心提出檢舉。


第三,限制預售屋或新建成屋契約轉售部分,預告期間多聚焦於後續得換約轉售情形如何認定。依目前子法規定,對於民眾簽約繳款後,如因發生不可預期的重大變故而確有轉售的必要者,才可申請換約轉售,現在規定有非自願離職、罹患重大傷病或特定病症等6種得申請換約情形,內政部後續並將就其申請的應備文件予以明確規範,以利民眾辦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