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太平「育賢二期好宅」奪2025台灣建築獎佳作 社宅躍升城市級建築

台中市太平育賢二期好宅鳥瞰。圖片提供/台中市住宅發展工程處。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莊亞築/台中報導
由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的台中市太平育賢二期好宅,日前自113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2025台灣建築獎佳作!這項由全國建築師公會與《建築師》雜誌主辦的獎項,被視為國內建築界指標,育賢二期能在社宅作品中獲獎實屬難得。建築師戴育澤認為,育賢二期社會住宅並非僅是提供居所的建築,更承載公共性與文化性的回應,透過設計回應歷史與自然,讓社會住宅成為城市肌理中一個有溫度的節點。
台中市住宅發展工程處表示,育賢好宅基地位於太平新光重劃區,市府近年在社宅工程上屢獲金質獎、卓越建設獎與建築園冶獎等肯定,此次再添台灣建築獎佳作,顯示社宅政策已從「有屋可住」,進一步走向「以建築品質帶動城市升級」。
設計團隊以基地原為舊大里溪河道的歷史紋理為出發點,將「河道紋理」與「都市綠廊」轉化為建築語彙,量體採多孔隙與錯落配置,引風引光並導入綠意,同時藉由退縮與開口降低臨路噪音,改善整體微氣候。各樓層配置跳層陽台、共享陽台與多功能教室,搭配半戶外廊道,加強採光與通風,外觀則以環保塗料、鋁格柵與深窗形塑立面韻律,在節能、美感與維護效率之間取得平衡。

台中市太平育賢二期好宅外觀。圖片提供/台中市住宅發展工程處。
在預算吃緊的公共工程世界裡,育賢二期也將限制轉化為設計語言。外觀採模矩化策略,把立面比例與開窗節奏拉出清楚秩序,同時有利施工與後續維護,並配合預鑄工法與環保材質,兼顧耐久與成本控制。戴育澤表示,在功能與經濟層面,設計團隊透過縝密計畫展現公共工程的價值,讓經濟性不再是壓縮美學的理由,而是推動突破的槓桿;建築不只是可居住的容器,更是集體社會行動的實踐,讓住宅從個人私密,轉化為群體共享與公共對話的場域。
再加上基地開放空間與三期一體的社宅整體規劃,將住宅與街區緊密扣在一起。育賢一到三期合計提供978戶,地面層保留大面積開放空間,以約300公尺長廊串聯三期基地,人行、綠帶與生活動線銜接,平日是居民通學通勤的路徑,假日可變身市集與社區活動據點。
目前,育賢一期引入托嬰、幼兒園與長者日照等社福機構,二期一樓設有26家店舖,涵蓋餐飲與生活服務,三期預計導入太平家庭福利服務中心,形成從居住、機能到照顧都在地落實的生活網絡,成為太平地區重要的生活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