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置 10 年公教會館重生 北昌安居動土 373 戶耐震宅開工

閒置 10 年公教會館重生 北昌安居動土 373 戶耐震宅開工

國家住都中心執行長柯茂榮強調,北昌安居與災後重建的花一邨皆採最高耐震標準,盼受災戶早日回家。(圖/記者鄭志宏攝)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花蓮報導


閒置超過 10 年的花蓮公教會館,今天正式展開重生之路。國家住都中心於花蓮吉安鄉舉辦「北昌安居」社會住宅動土典禮,由中央全額投資 20 億 9,800 萬興建,預計 2029 年竣工,共規劃 373 戶,將成為吉安鄉首處社宅,也是花蓮縣第三處啟動工程的中央社宅。


住都中心執行長柯茂榮在典禮中指出,花蓮自有房屋率雖達近 8 成,但地形狹長、外來工作人口及返鄉青年持續增加,社宅能提供穩定居所,讓在外打拼的花蓮人有機會回到家鄉生活。他強調,「北昌安居」不單只是居住單元,還引入托嬰中心、身心障礙日照中心及小作所,並採最高耐震標準,將社會住宅與社福功能結合,作為在地重建的示範基地。


「北昌安居」基地位於吉安鄉自立路 89 巷旁,原址為花蓮公教會館及國統飯店,地理位置優越,鄰近慈濟醫院、花蓮火車站,過去卻因長期閒置成為地方發展的痛點。此次中央全額投資興建,規劃 2 棟地上 14 層、地下 2 層建物,預計 2029 年完工。柯茂榮指出,雖然花蓮住宅自有率高達 80 %,但受限於地形狹長及產業分佈,中南區民眾北上工作仍有龐大的租屋需求,中央在花蓮規劃的「中美好室」、「美崙安居」及今日動土的「北昌安居」合計 924 戶,正是為了填補這塊居住缺口,落實居住正義。


位於吉安鄉自立路的北昌安居基地,距北昌國小、中山公園與慈濟醫院僅數分鐘車程,搭配鄰近轉運站與火車站,交通便利。規劃 2 棟地上 14 層、地下 2 層建物,戶型包含 14 至 16 坪套房、約 27 坪兩房型及約 34 坪三房型,地下樓層設置 150 個汽車位與 373 個機車位,未來汽車位將部分開放周邊居民使用。地面層採開放式無圍牆設計,將成為鄰里休憩場域。


花蓮縣副縣長顏新章說,在地震頻繁的花蓮,北昌安居取得耐震標章,更符合居民安全需求。中央在花蓮規劃興建的三處社宅合計 924 戶,分別是花蓮市的「中美好室」126 戶(預計 2026 年入住)、「美崙安居」425 戶(預計 2027 年竣工),以及剛動土的北昌安居。他希望未來能持續擴大社宅供給,照顧中低收入與青年族群,並對抑制房價發揮穩定作用。


談到 0403 強震,柯茂榮話鋒一轉,提及「花一邨」公辦都市更新案的進度。他表示,花一邨位於斷層帶上,居民仍堅持在地重建,中央因此首度實施原址公辦都更,並在規劃上嚴格要求耐震設計標章,配合專業監造與多層質量把關。「花一邨已經動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訊號,告訴其他受災的社區,政府確實有能力落實安全回家的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