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橋建設利多不敵政策管制 預售屋單月揭露量不到百件、大減75%
第七波管制上路後,淡水預售屋單月揭露量只剩下74件,較前一年單月平均就少了75%。(圖/記者洪麗馨攝)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洪麗馨/新北報導
淡水人期盼已久的淡江大橋,終於預計於明年5月通車,屆時將大幅縮短淡水與八里之間的車程距離,不過雖重大交通建設利多即將實現,但觀察淡水預售市場,仍不敵第七波信用管制,管控前後的單月預售揭露量就減少了75%,專家認為,接下來利多實現後,就要觀察淡江大橋的實質效應,與未來淡北外環道路的興建,能否吸引更多的民眾進住。
統計顯示,從2021年7月實價登錄2.0上路以來,淡水地區的預售揭露就將近1萬戶,第七波管制前一年平均單月淡水預售揭露301戶,反映淡水在房價相對平價與捷運、淡江大橋興建的利多下,吸引不少民眾進場購買預售案。
不過就在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上路後,單月揭露量驟減,平均只剩下74件,較第七波前一年單月平均就少了75%。
以房價來看,2022年第一季以前,淡水的預售住宅成交單價中位數還在2字頭,2022年第二季就開始站上3字頭。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分析,淡水預售房價緩步攀升,一方面受到造價與通膨等因素帶動,一方面淡水地區的空置率改善後,在需求持續增加下,新案價格往上也帶動整體房價走揚。
淡江大橋於2019年動工,另據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觀察,自動工前一年至今,七年間淡水與八里的房價和人口數皆明顯上揚,淡水房價從平均每坪23萬元,漲至今年的每坪31.5萬元,漲幅37%;而八里房價則從每坪19.6萬元,漲至27.9萬元,漲幅逾4成,漲勢還超越淡水,成為淡江大橋的最大獲益區。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淡水和八里因位處大台北地區的西北部,到台北市中心的距離遠,交通問題長期以來的發展瓶頸,雖然有輕軌與捷運銜接,但往返台北市區通勤時間普遍超過1小時,因此交易熱,但漲勢緩。未來隨著淡江大橋、淡北道路與淡海輕軌二期陸續推進,有望改善交通條件,解決交通痛點。
曾敬德進一步指出,淡江大橋利多對於房市有正面激勵效果,不過從工程確定發包開始興建後已經歷經多年,該上車的也都上車了,現在已經從有夢最美,逐漸到利多實現,未來就要看通車後是否有效解決淡水民眾的通勤問題,另外,還有淡北外環道路的建設利多,長期交通狀況有機會進一步改善,不過眾多利多仍得面對政策管控問題,現在市場自用當道,房市也回歸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