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重回商辦市場 搶食大餅 收益率鬆綁助攻

保險業重回商辦市場 搶食大餅 收益率鬆綁助攻

保險業重回商辦市場搶食大餅,收益率標準鬆綁成為關鍵推手,今年投資案件頻傳。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保險業重回商辦市場搶食大餅!隨著金管會調整不動產收益率標準,2025 年保險業投資商辦市場明顯回溫,光是今年就有多筆大型交易案,總投資金額突破百億元。其中最受矚目的新光人壽北士科地上權案,外界盛傳將成為輝達總部,成為保險業重返商辦市場的指標案例。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2025 年金融保險業不動產投資案件中,最大手筆為中信資產管理公司與高雄開發商合資購入雲林北港工業園區土地,總價高達 32.78 億元,土地面積達 4.5 萬坪。台北市中心方面,台灣產物保險 4 月以 20 億元購入大同區承德路整棟商辦,富邦人壽 8 月更砸下 28 億元,收購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的星聚點 KTV 台北旗艦館,採售後回租模式經營。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保險業重回商辦市場的關鍵在於收益率標準鬆綁。金管會自 2025 年起,將保險業不動產收益率計算標準從原本的 2.97% 下修至 2.545%,大幅緩解業者「帳面收益率不足」的壓力,釋放資金運用空間,相較於央行從 2022 年開始利率連五升,壽險業投資不動產最低投報率門檻一度拉高到 2.97%,幾乎逼近 3%,讓投資商辦變得困難重重。


以輝達為代表的 AI 產業興起,帶動台灣商辦市場需求回溫。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指出,保險業購置不動產多以商辦大樓、收益型資產與地上權為主,且必須全額以自有資金支付,買盤相對穩健,目標鎖定具長期保值性的資產。


銀行業則偏向自用型需求,選擇地段佳、交通便利的商辦或店面,兼具企業形象與實用功能。隨著政策支持與建設題材持續發酵,金融業進場腳步可望加快,為大型商用不動產市場挹注穩定買盤。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