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只漲不跌」迷思被打破 民調:73.7%認為購屋至少再等1年以上
民調顯示,民眾預期房價看漲心態已明顯轉弱,更認為購屋時機至少需等待1年以上。(圖/記者洪麗馨攝)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洪麗馨/台北報導
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重挫房市信心,也被市場稱為「919房市事變」。一年過去,投資客群幾乎銷聲匿跡,成交量更接近腰斬,也使民眾過去對於房價只漲不跌的迷思開始打破,據民調,已有56.7%的民眾認為房價將持平,23%的民眾認為可能下跌,僅20.3%預期房價上漲。
根據中信房屋第三季宅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於房價走勢的看法出現明顯轉變,對比去年第四季的宅調查數據,當時僅 11.5% 看跌、29.1% 看漲,如今則有56.7%的民眾認為房價將持平,23%的民眾認為可能下跌,僅20.3%預期房價上漲。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過去許多人深信房價「只漲不跌」,但近一年來的市場表現顯然已打破這一迷思。
莊思敏說,當前房市進入盤整階段,蛋黃區因供需穩定,房價相對有撐,不過部分僅靠建設題材支撐、生活機能尚未完善、且房價明顯超漲的蛋白區或新興重劃區,隨著投資客大量離場,區域房價也出現鬆動。
調查中針對何時是最佳購屋時機,則有73.7%的受訪者認為理想的購屋時機至少需等待1年以上。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認為一年內適合進場的比例從上一季的18.4%上升至本季的26.3%,增加7.9個百分點,反映市場信心略有回溫。
莊思敏表示,市況降溫,屋主心態易軟化,購屋民眾現在反而擁有更充裕的時間去看屋和議價。加上年底傳統購屋旺季來臨,剛性需求遞延出籠,以及政策環境有所鬆綁,近期看屋人潮的確有變多的跡象。
此外,近一年來,建商停工與爛尾樓事件讓不少民眾對預售屋購買感到擔心,而內政部也預告修正《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重點聚焦三大方向:購屋款専款専用、明載信託帳號、提供權益說明書,旨在避免建商資金挪用或資訊不透明,導致購屋民眾權益受損。
此次調查中,則顯示只有7.7%民眾認為,內政部此舉能明顯提升購買意願,多數人仍抱持觀望態度。對此,莊思敏提醒,預售屋從購買到交屋通常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而市場波動瞬息萬變,加上當前貸款環境緊縮、買氣低迷,建商違約風險升高,打算購買預售屋的民眾務必要審慎評估建商口碑及財務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