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限貸政策惹議 李同榮五大質疑痛批:別再粉飾太平

央行限貸政策惹議 李同榮五大質疑痛批:別再粉飾太平

央行限貸政策惹議 李同榮五大質疑痛批:別再粉飾太平

央行限貸政策惹議     李同榮五大質疑痛批:別再粉飾太平

央行堅持限貸政策不變,房市專家李同榮提出五大質疑強勢反擊,痛批官員活在象牙塔、決策與市場脫節,警告恐將引爆新一波房市糾紛風暴。(圖/示意)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中央銀行日前召開理監事會議,決議維持現行房市信用管制措施,並對外表示房市已見降溫、漲勢趨緩,因此無鬆綁必要。針對近期頻傳的預售屋解約與貸款糾紛,央行定調與限貸令無關,呼籲外界勿作錯誤解讀,這看似平穩的說法,引來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的猛烈抨擊。他直指央行官員「坐在冷氣房看官方過時資料」,決策完全與市場脫節,引發搶貸亂象與民怨、房市糾紛風暴。


李同榮批評,央行理事們做決策時往往依賴內政部發布的官方統計數據,但這些數據通常落後市場真實狀況至少兩季。例如,直到第三季才公布第一季的房價指數。他認為,用如此滯後的資訊來擬定影響全國的房產政策,是導致當前政策失靈、無法貼近真實市況的主因;對於央行將預售屋解約、首購族貸款困境等問題全部歸咎於市場自身因素,並與限貸令切割的說法,他提出五大質疑,強勢反駁央行的「太平論述」。


質疑一:新青安排除限制 證明政策已傷及無辜

李同榮質疑,若限貸政策真的未傷及無辜,為何行政院需指示財政部,讓「新青年安心成家購屋貸款」方案撥款可排除在銀行法第72-2條的30%上限之外?他認為,此舉正印證限貸令已對首購族群產生排擠效應,銀行核貸時出現「大小眼」,即使金管會三申五令要求優先承作首購房貸,實際執行效果依然不彰,引發沸騰民怨。


質疑二:政策溯及既往 已購戶成無辜受害者

針對央行宣稱限貸令不溯及既往的說法,李同榮提出強烈反駁。他指出,許多在限貸政策發布「前」就已簽約購買預售屋的民眾,如今面臨交屋時卻因新規定導致銀行核貸成數不足。這些民眾若無法補足貸款差額,在與建商協商不成後只能走向解約或違約,這實質上就是政策「溯及既往」傷害了無辜的已購戶。


質疑三:選擇性解讀數據 忽視34%首購受害者

在解約數據解讀上,雙方針鋒相對。央行引述內政部資料,稱近年預售屋解約案中有 66% 為「多屋族」,因此認定解約者多非自住需求;李同榮反問,為何央行對剩下 34% 因限貸政策而受傷的首購與自住換屋族群避而不談?


質疑四:政策標準不一 囤房稅與限貸令互相矛盾

李同榮批評,政府一方面推出「囤房稅 2.0」,容許全國單一自住、出租申報所得或繼承非自願共有者合計 3 戶內可適用非囤房優惠稅率;另一方面央行的限貸政策卻將這些族群打為投資客,政策標準不一,讓民眾無所適從。


質疑五:高價住宅定義脫離現實 換屋門檻過高

李同榮抨擊央行對「高價住宅」的定義早已嚴重偏離市場行情。例如在台北市,許多僅約 50 坪的新屋就可能被劃入高價住宅範圍,導致換屋族僅能貸款三成,大幅提高換屋門檻,讓央行政策宛如活在象牙塔中。


當前市場亂象顯示,限貸政策並未精準打擊到囤房大戶與投資客,反而讓站在第一排的廣大首購與換屋族群,成了政策下最大的受害者。李同榮表示,若非限貸政策已引發民怨,行政院何須緊急為新青安貸款開「大水龍頭」?他警告,政府若持續忽視因政策而起的解約與違約潮,一場房市糾紛風暴恐將全面爆發。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