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地產的雙面牌局 有人斷尾求生 有人彎道超車

工業地產的雙面牌局 有人斷尾求生 有人彎道超車

工業地產的雙面牌局 有人斷尾求生 有人彎道超車

工業地產的雙面牌局 有人斷尾求生 有人彎道超車

在關稅戰與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下,工業地產市場呈現兩極化趨勢,部分企業積極處分資產,同時也有龍頭企業把握時機,逆勢布局擴張。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美中關稅戰火未歇,全球金融局勢詭譎,今年的工業地產市場正上演一場冰與火的雙面牌局,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的最新數據揭示了一個核心「盲點」:前 8 月高達 562 億元的交易量,並非來自單向的市場榮景,而是由兩種截然相反的動機所共同推動;牌桌的一方,是面臨衝擊、急於「資產活化」以斷尾求生的企業;另一方,則是手握重金、意圖在市場混沌中「彎道超車」的產業龍頭,這兩種力量的拉扯,共同構成了當前市場最真實的樣貌。


從數據來看,工業地產已然成為今年商用不動產的唯一支柱,佔整體交易量近六成。其中,賣方動機清晰地指向「求生」與「轉型」,包括友達、宏達電、和碩、穩懋半導體及泰豐輪胎在內的大廠,今年以來已出現 11 筆十億元以上的大型處分案。


信義全球資產總經理林三智指出,企業出售廠房的動機,主要是為了調整資產結構、回收資金。這些回收的資金主要有三大流向:第一,重新投入更符合未來發展需求的不動產;第二,挹注於關鍵技術的研發與轉型升級;第三,也是最直接的,充實營運資金以應對關稅衝擊與市場不確定性,這股「賣廠潮」的本質,是企業在面對外部壓力下,以空間換取時間、以資產換取彈性的防禦性策略。


然而,部分企業將當前的市場動盪視為千載難逢的擴張機遇,積極購廠以擴充產能,上演「彎道超車」的戲碼,今年總價最高的交易案,便是由台達電豪擲 69.5 億元,買下泰豐輪胎近 3.5 萬坪的觀音廠。林三智分析,此案之所以能創下天價,關鍵在於該廠區與台達電中壢總部具有地緣上的資源整合效益,加上企業著眼於長期發展的剛性需求,才促使買方在市場觀望氣氛中,仍決定重金出擊,這種策略性的收購,讓優質的工業資產在實力雄厚的買家眼中,是值得長期持有的核心資產。


市場由買賣雙方共同撐起,但外部的政策變數仍為前景蒙上陰影。林三智觀察到,自美國 4 月宣布關稅政策以來,4 月至 8 月的工業地產交易量為 443 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 12%。這一下滑反映出,在地緣政治與金融風險下,企業買方在動用大筆資金時變得更為謹慎,連帶拉長了資產處分的談判時程。對於有急迫資金需求的賣方而言,這意味著必須在價格上有更務實的期待,適度參考實價登錄行情調整開價,才能加速交易、搶得先機。


整體市場的雙面性格將在下半年持續。由企業資產活化所釋出的供給,將為手握現金的買方提供更多選擇機會,這場牌局的後續,將取決於買賣雙方對未來景氣的判斷與各自的資金壓力,誰能在這場混沌的賽局中做出最有利的決策,誰就將掌握下一輪產業復甦的主導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