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綁架」說法延燒 專家與央行理事隔空交鋒
房市專家李同榮認為,央行信用管制已導致部分無辜首購族因貸款困難而被迫解約,凸顯了總體政策與個體權益之間的衝突。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針對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央行理事張建一所提「外界不要道德綁架央行」的說法,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 28 日發文提出多項質疑。李同榮認為,央行以「居住正義」為名所採取的全面性限貸措施,已對無辜首購族造成衝擊,這場政策穩定與市場衝擊之間的爭論,已然檯面化。
這場交鋒的起點,源於張建一院長對當前房市的評論。他認為,市場並未崩盤,預售屋解約潮也不算嚴重,因此外界不應以「救房市」為由,對央行進行道德綁架,要求其降息或鬆綁政策,極力捍衛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與穩定性。
然而,李同榮引用內政部數據,對「解約潮不嚴重」的看法提出了不同解讀。他指出,自去年 9 月央行實施新一波信用管制以來,每月平均的預售屋解約案件數,已是過去平均值的 2.6 倍,呈現「正在遞增」的趨勢;李同榮進一步分析解約者的背景,強調其中有高達 34%、共 1,384 人是名下無房的首購族,他們因限貸政策導致後續資金困難而被迫解約,成為這波管制下受到波及的群體。
其次,針對降息議題,李同榮也表達了不同看法。他認為,利率決策應考量整體經濟,而非單獨為了房市。他舉例,在當前全球經濟挑戰下,支撐台灣七成以上勞動力的傳統出口產業,同樣面臨經營困境,都有降息的需求,若將降息與否完全與房市掛鉤,可能忽略了其他產業的困境,央行應以整體產業發展為優先,不必過度糾結於利率對房市的單一影響。
此外,李同榮也對張建一身為央行理事,卻在理事會召開前便斷言「年底前利率不變」,其發言的恰當性提出質疑,認為有引導市場風向之嫌。李同榮認為央行部分廣泛的限貸措施,如同「化療」,在打擊投機者的同時,也對體質較弱的首購族與部分產業造成了傷害。
這場由「道德綁架」四字引發的隔空交鋒,已清晰地反映出宏觀金融穩定政策,與微觀個體權益之間存在的緊張關係,也讓外界開始更深刻地檢視,房市調控政策在追求穩定目標的過程中,所付出的社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