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屋族進入「精算時代」!房貸規範收緊下如何突圍?
地政士楊翊晟提到,房地產受到政策影響,有明確購屋需求的消費者,應盡早檢視自己金流與收支狀況,做好資產規劃,以利後續申貸。(圖/記者蘇茵慧)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蘇茵慧/台南報導
央行連番祭出房市管制政策,從平均地權條例的落實、法人購屋許可制,到新青安貸款的推出,整體市場氛圍除了明顯的「抑制投機」,同時也連帶影響到其他購屋族群。然而,隨著第七波打房政策上路,貸款門檻與成數限制更趨嚴格,購屋族不得不重新思考「財務規劃」與「購屋時機」。
宏國地政的地政士楊翊晟指出,最新一波規範讓「收支比」成為關鍵,台灣銀行已將購屋貸款收支比上調至200%,購屋人須展現更強的還款能力,等於購屋人必須展現「月收入兩倍以上的還款能力」,才能順利核貸。
在實務面,首購族仍享有相對優惠,最高可貸八成並具備寬限期;但若已有貸款紀錄,第二屋僅能貸五成,第三屋甚至降至三成。換屋族若透過「一年內售屋切結」爭取貸款,若未能如期出售,銀行恐要求一次清償,最重甚至遭法拍。
此外,楊翊晟指出,銀行對客戶財務審核愈趨嚴格,單靠薪資已不足以提升貸款成數,購屋族需善用投資收益、勞健保紀錄等佐證穩定金流。若為現金收入族群,如傳統市場攤商、計程車司機,更應透過存摺進出明細強化信用。
楊翊晟分析央行房地產管制政策,提及目前貸款狀須更細緻處理。(圖/記者蘇茵慧)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高收入的南科工程師,貸款成數仍以八成為主流,僅部分銀行願意提供八成五或九成,但代價是較高的利率。夫妻間若彼此互為保人,也可能在後續購屋時被認定為第二戶,導致貸款成數受限。
隨著央行持續緊縮,購屋貸款已進入「精算時代」,如何規劃財務、妥善運用新青安等政策工具,成為購屋族能否順利進場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