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多災凸顯老屋脆弱!建經協會理事長籲政府精準貸款推動都市更新

極端氣候下,城市防災能力面臨挑戰,而老舊排水系統效能不足,以及部分建築物耐災性能低落,公私部門都應該重視。
近年來,台南多次遭遇罕見颱風與豪雨,部分地區排水不良引發淹水,甚至出現屋頂被強風吹翻的災情;這些現象顯示,在全球氣候日益極端的背景下,城市的防災能力面臨嚴峻挑戰,其中包括老舊排水系統效能不足,以及部分建築物耐災性能低落。
臺南市建築經營協會理事長王世勲指出,城市防災應同時從「基礎建設更新」與「建築物安全升級」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地方政府需持續投資公共排水與防洪系統,降低整體環境風險;另一方面,對於屋齡三十年以上、耐震與防風性能不足的建築,可透過補強、改建或都市更新等方式提升安全性,並可要求新建案開發商同步協助改善區域排水系統。

臺南市建築經營協會理事長王世勲呼籲,政府應精準貸款推動都市更新,也幫助自住客能安心購屋。
他進一步指出,在二、三線城市中,危老建築比例偏高,災害來臨時風險更大,政府可提供政策與資金誘因,例如稅負減免、低利貸款、補助耐災補強工程等,協助居民選擇最適合的防災方案,不論是汰舊換新還是耐用補強,都能有效降低災害損失。
去年限貸令後,政府打炒房政策已讓投機客大幅退場,房價漲勢趨緩,但剛性居住需求依然存在,特別是經歷過多次災害的老屋住戶,換屋或改善住宅安全的意願顯著提升。
目前的信用管制雖有效抑制投機,但在實務上,部分防災改建與都市更新案因貸款不足而延誤,根據經濟日報報導,今年 5 月底全國都更相關貸款餘額雖增加逾 1,000 億元、總額達近 8,000 億元,但銀行仍須自主管理房地貸款集中度,顯示貸款並未全面放寬。
專家也提到,雖然中央銀行已明確表示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貸款不在選擇性信用管制範圍,但銀行受「房地產貸款集中度」限制影響,對老屋密集區域的放款態度依舊保守,導致部分計畫資金鏈中斷;亦有專欄觀察指出,信用管制下銀行普遍提高放款門檻,危老重建與大型整合案因此停擺的情況時有發生。
同時,銀行以不動產放款接近上限為由,導致許多購屋族無法取得足額貸款,甚至需要排隊等待。王世勲認為,打擊炒房不應誤傷真正有需求的購屋民眾,否則不僅影響房市健康,也會拖慢都市更新的腳步。
因此,政府可考慮在維持打炒房政策的同時,針對經核准的都市更新、危老重建與防災補強計畫,設立專案貸款額度、銀行專案債券解套,並搭配工程監管機制與資金專用化規範,確保資金專用於公共安全與基礎建設提升,達到防炒作與加速防災升級的雙重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