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三元小港廠火災、災損估110億元 張安平率高層減薪兩成
台泥三元小港廠火災,災損粗估為110億元,董事長張安平率高層減薪兩成至年底。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洪麗馨/台北報導
台泥(1101)今日暫停交易,董事會通過第二季合併財務報告,揭露轉投資的三元能源科技高雄小港廠火災,粗估對公司獲利影響金額達110億元,造成的重大財務衝擊,台泥營運總部團隊由身兼企業團總執行長的台泥董事長張安平,以及台泥總經理程耀輝自請減薪,將從8月起至年底,每月減薪20%。
台泥強調針對與事件相關的供應商,已啟動調查,如發現確有可歸責之處,將會採取相關究責行動。另外,營運總部副總經理、財務長、亞洲水泥環保事業總經理、亞洲充儲事業總經理、資產管理事業總經理等高階主管,也同步每月減薪20%。
張安平於董事會中提出專案報告,並向所有關心台泥的股東、客戶及社會各界,表達最誠摯的歉意。
台泥間接持有三元能源科技78.1%股權。台泥表示,初步評估,廠房、設備及存貨報廢之帳面價值及目前已知拆除及修復費用共計約164億元,相關資產已投保財產險,總保額為219億元,單次事件最高理賠金額為30億元。扣除預估可獲得的保險理賠後,「依持股比例計算,本次事件對台泥獲利的影響初步預估約為新臺幣110億元,具體損失金額尚待確定,但此為非額外現金支出之損失。此事件將列為2025年上半年財報的重大期後事項。」
台泥表示,三元火災高溫,造成廠內化成系統三套電腦主機均已燒毀。台泥跨事業體投入超過3500小時,比對公司內部監視器(CCTV)影像、同仁訪談,及對製程的深入理解,初步判定有兩種可能起火原因,都將導致有瑕疵的電芯半成品進入化成區的靜置倉內,並發生熱失控起火,進而引發鄰近電芯半成品發生群體熱失控的情形。
分別是於生產流程中自動外觀檢查製程,因故轉成人工目視檢查時,人員可能未遵循完整的標準作業流程(SOP),造成檢查過程中發生碰撞或瑕疵未被檢出;或於自動化流程中,機械設備因故發生異常,造成移轉電芯半成品位置過程中,發生碰撞而造成瑕疵未被檢出。
由於火場核心區的設備仍待開挖,台泥將持續配合火調單位調查,以釐清確切原因。
台泥強調,鋰電芯製造在全球皆存在「熱失控」風險。三元能源科技自建廠以來,就以超越台灣消防法規的規格,除了法定消防設施,還建置了自設消防以及化成區獨立消防系統,全廠並已通過主管機關消防竣工驗收。設有三道消防及監測系統,其中包含導入日本「片岡製作所」的整合式化成系統,此系統提供整合式火災預防解決方案,採購金額高達30億元。
然而,從現場影像紀錄及員工訪談發現,火災當下廠區溫度異常時,系統所設計的五道關鍵作動程序均未啟動。片岡工程師於火災發生前7月9日及7月10日甫到廠進行系統維護。為保障公司與股東的權益,針對與事件相關的供應商,台泥已啟動調查,如發現確有可歸責之處,亦將會採取相關究責行動。
台泥並提到,針對火災事件直接相關人員,集團將依職務權責,對電芯事業總經理、廠長及火災發生工段的各級主管進行責任追究,處置方式包括懲處、減薪或職務撤換等,確保未來能制定並執行更高標準的制度與措施,以全面提升營運安全保障。本次火災發生滿月報告完整內容將於台泥與Molicel網站上同步公布,歡迎各界查閱。
台泥今暫停交易,召開重訊記者會說明火災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