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安救市變殺市? 專家警告:八大亂象恐癱瘓全台房市
新青安政策原為美意,卻在市場引發搶貸亂象,專家憂心若不即時拆彈,恐演變為一場拖垮經濟的完美風暴(示意圖)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房市真的好熱,還是虛胖?「新青年安心成家」優惠貸款方案像是一劑打入房市的超級類固醇,讓交易數據全面飆紅,但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卻在此時警告,市場看似一片榮景,實則已被新青安與央行限貸令的矛盾政策,攪得天翻地覆,更直言目前已出現「八大亂象」,若政府再不對症下藥,這波由政策點燃的虛火,最終恐將反噬市場,引爆癱瘓危機。
市場數據確實亮眼,根據六都地政局最新公布的 2025 年 7 月買賣移轉棟數,單月交易量突破 2.5 萬棟,創下近年新高;內政部發布的住宅價格指數,也連續數季呈現上漲趨勢,房價幾乎沒有回頭的跡象,然而,在數據的背後,市場前線的哀嚎卻與官方的亮麗成績單,形成強烈對比,問題的核心,來自於一邊開著補貼大門、一邊卻關上信貸水龍頭的矛盾政策。
李同榮分析,新青安立意良善,但選在房市處於歷史高檔的時刻推出,無異於火上加油,引爆全民「搶貸」風潮,銀行為自身利益,放貸秩序大亂,優先服務大戶法人、高收入族群,真正需要被幫助的首購、自住客,反而只能在排隊人龍中乾著急。
更致命的是,央行為了降溫而祭出的第七波信用管制,以及一成不變的「高價住宅」門檻,是幾乎無人能倖免的陷阱,隨著房價全面上漲,許多民眾在預售時購買的房屋,當時並未達到高價住宅標準,可以貸款八成;未料交屋時,房價已「被動」漲過門檻,瞬間變成只能貸款四成的「豪宅」,憑空多出的三、四成自備款,對任何家庭都是毀滅性的打擊,直接導致違約、解約糾紛暴增。李同榮說,「政策溯及既往,傷及無辜,這不是亂象,什麼才是亂象?」
當正常的金融管道因信貸緊縮而堵塞,資金為了尋找出路,便會鋌而走險。李同榮觀察到,已有越來越多的資金,被迫流向利率更高、風險更難控管的農漁會、信用合作社,甚至是租賃公司與地下金融,這無疑是為台灣的金融生態埋下了一顆不定時炸彈,讓人想起 1995 年代地區金融機構逾放激增的惡夢。
而這股壓力傳導至產業面,就是建商的生存危機,尤其在二線城市與都會蛋白區,已陸續出現零星的「爛尾樓」事件,他憂心忡忡地說,一旦有較具規模的建商倒下,引發的骨牌效應,後果不堪設想。
面對這場由政策引導、卻可能失控的風暴,李同榮認為解方不在他處,關鍵就在央行的態度。李同榮提出四大解方,呼籲央行應扮演更積極的穩定角色,而非被動地等待市場惡化。同時他也建議,除了應嚴格稽核銀行放貸的優先順序,確保自住客權益外,更應大刀闊斧地為市場挹注流動性,例如持續減發定存單,將資金釋放到市場,甚至考慮在九月的理監事會議上,採取降息或調降存款準備率等措施。
李同榮最後語重心長地喊話,房市政策擬定必須貼近市場脈動,快速機動調整,尤其當前經濟環境變數極大,央行的決策更應主動積極,不應墨守成規,枯等三個月一次的理事會才做出反應。他強調,「在這樣多事之秋,不夠靈活的政策,將會錯失調整的黃金時機,讓小病拖成一場誰都無法承受的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