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成為南台灣投資引擎 商用不動產有望迎來轉型新契機
富住通商用不動產今日舉行市場發表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南台灣已經成為商用投資重點。(圖/記者蘇茵慧)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蘇茵慧/高雄報導
富住通商用不動產今(31)日在高雄舉行「商用不動產市場發表會」吸引多位業界重量級專家出席,聚焦全球經濟變局下台灣商用不動產的機會與挑戰,與會學者指出,儘管限貸令、利率攀升與國際政經不確定性持續衝擊住宅市場,但商用不動產卻因產業轉型與政策利多,在南部地區展現出強勁韌性與潛在動能。
國立屏東大學教授楊宗憲在會中指出,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全台房市將面臨「價量俱跌」壓力,特別是中古屋市場持續下修,新案銷售率亦不樂觀。然而,少子化與小家庭化持續推升小宅與低總價產品需求,長期而言則促進租屋市場擴張,住宅市場逐漸轉向結構性改變;而2026年上半年價量回穩,限貸令最快明年第一季應該會進行檢討,金融管制會調整,但恢復速度有限,呈現價微跌量維穩。
在商用市場方面,高雄市代銷公會理事長謝哲耀指出,關稅貿易戰雖壓抑短期住宅交易,但對於產業回流所需的工業用地與商辦空間,反而構成長線利多,特別在高雄目前舊商辦為主,但大利多政策正在進行,因此新商辦需求大增,且A級商辦缺口大,這也促使資金轉向於此。以目前預售中「京城IFC」為例,坪數44~680坪,從小至大彈性多元,吸引投資性買盤青睞,成交單價從44.11萬到59.83萬,限貸管制下,成交量穩定、成交價持續上揚。
高雄市代銷公會理事長謝哲耀以興富發特貿三基地規劃舉例,從住宅到商辦,最後拍板規劃成微型商辦,可以看到高雄商辦市場的發展。(圖/記者蘇茵慧)
同時,他也指出,按照目前商辦推案量,未來五年將會有39.37萬坪的商辦空間釋出,但此量初估還是不太足夠,也能預測高雄商業不動產將迎來大爆發。
富住通商用不動產研展部經理許值瑋也分享,2025年上半年高雄與台南的商用不動產成交總金額年減逾七成,顯示市場尚處盤整期。今年台南高雄整體的商用不動產成交量衰退,且成交金額不如去年同期,而總投標金額來到32億,預估今年不會超越去年,去年溢價率高達46%,今年同樣較難突破。
從數據來看,許值瑋認為,政府在南台灣挹注大量建設與資源,也讓資金轉向看好南台灣。(圖/記者蘇茵慧)
整體來說,國際與大環境因素,今年難有利多,開發商會呈現多角化經營,分散風險。不過,隨著大南方新矽谷計畫、半導體S廊帶發展與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落地,高雄正逐步累積投資能量,包括興富發7月買下「麗尊飯店」,除了地段價值外,亦是看好區域觀光及演唱會經濟。
根據會中報告,近年高雄商辦每坪租金自2016年的491元逐年攀升,2025年上半年已突破800元,累計漲幅超過六成,反映出科技業與企業總部進駐後的需求支撐。此外,高雄、台南的建地與店面交易量雖較去年同期顯著下滑,但業者普遍預期,隨著市場調整進入尾聲,將可望吸引中長期資金布局。
現階段商用不動產投資宜聚焦於高資產客群、科技聚落與交通建設利多區域,並強調「轉勢布局」為當前核心策略。捷運聯開案、飯店整棟交易及企業總部設立案,將成為觀察未來市場活絡程度的重要指標。
世邦魏理仕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所長施甫學指出,商用不動產在4~5年前,壽險公司是主力,接著開始往南走,而近期出現非地產企業進場,多以自用為主;隨著國際趨勢,傳統商用不動產需要創造更多附加價值,如:辦公結合商場、辦公與飯店等;而高附加價值及複雜類型的商用不動產會成為市場焦點,例如冷鏈物流。
發表會最後由富住通董事長莊明昇主持互動交流,大多數人好奇南台灣縣市該怎麼選擇投資區域,專家們一致認為,高雄在產業升級、重大建設與人口回流三重驅動下,已成為南台灣最具成長潛力的商用不動產重鎮,期待產官學攜手推動資源整合,迎接市場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