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悲歌有解 砸 50 億舊屋翻新 銀髮族租屋仍卡關
政府撒錢整修老房子,看似德政,但對在租屋市場處處碰壁的銀髮族來說,一間安穩的房,依舊是遙遠的夢。(圖/記者鄭志宏攝)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台灣不只人老,連房子也跟著老,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全台屋齡超過 30 年的老舊住宅已突破 500 萬戶,佔全國房屋總數超過一半,而台灣也早已邁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 5 人就有 1 位是 65 歲以上長者。面對「人宅雙老」的危機,政府終於出手,內政部正式啟動「老宅延壽機能復新計畫」,將爭取 50 億元特別預算,鎖定 4 至 6 層樓高的老舊公寓,協助民眾舊屋翻新,希望讓長者能「在宅安老」。
被視為「老屋延壽」的計畫,主要針對屋齡 30 年以上、經初步安全評估無虞的集合住宅,提供管線更新、屋頂防水、外牆拉皮、增設無障礙設施等修繕補助。內政部長劉世芳強調,計畫已納入特別預算,將盡速報請行政院核定,預計最快今年第 4 季就能受理申請,不只是單純的房屋修繕,更將結合衛福部的長照 2.0/3.0 政策與經濟部的 ESCO 節能方案,目標是讓長輩不必因房屋老舊而被迫搬家,能在熟悉的環境中安全、有尊嚴地生活,同時也力拼帶動超過百億的營建產值。
政府協助有房族「舊屋換新裝」,但對廣大的無殼銀髮族來說,想在租屋市場找到一個安身之所,卻是難如登天;實際情況是,許多房東聞「老」色變,深怕長者在屋內發生意外、無人聞問,或擔心其經濟能力不穩、繳不出房租,甚至憂慮房客離世後房屋變「凶宅」導致房價大跌,形成租屋市場一道看不見的「年齡天花板」,即便部分長者經濟狀況無虞,也常因年齡而被拒於門外,形成「有錢也租不到房」的窘境。
為了打破高齡租屋困境,政府近年也推動「300 億元擴大租金補貼專案」,針對符合資格的長者提供最高 1.2 倍的加碼補助,並同步推行「社會住宅包租代管」計畫,提供房東稅賦減免、修繕補助及專業管理等誘因,鼓勵房東將房屋出租給弱勢族群,其中就包含了高齡長者,透過公權力介入,希望能降低房東的風險疑慮,逐步打開友善高齡的租賃市場。
另外,內政部正同步檢討《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未來將納入修繕整建的選項,建立「危老可重建、亦可整建」的雙軌模式,提供民眾更多元的選擇,從砸錢補助老屋翻新,到加碼補貼租屋族,再到法規鬆綁,政府多箭齊發,試圖為台灣超高齡社會的居住問題解套。這套「整建」與「租屋協助」的雙軌並行策略,能否跟上人口老化的速度,真正為銀髮世代打造一張安穩的居住安全網,將是新政府住宅政策最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