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租代管糾紛狂爆「地雷」政府祭重拳整頓

包租代管糾紛狂爆「地雷」政府祭重拳整頓

包租代管糾紛狂爆「地雷」政府祭重拳整頓

包租代管糾紛狂爆「地雷」政府祭重拳整頓

租屋新商機背後,包租代管亂象叢生,內政部重拳出擊,誓言整頓市場,保障租房權益。(示意圖)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政府為活化閒置空屋,並提供青年、弱勢族群能更穩定的租屋,為租屋市場創造出新藍海「包租代管」,除能幫助房東省去管理煩惱,還能享有稅務優惠,可謂一石二鳥。但近年卻陸續爆出合約不公、修繕責任不清等諸多「地雷」,讓不少房東與房客陷入租屋糾紛的泥淖之中。


包租代管主要分為兩種模式:「包租」是由業者向房東承租後再轉租,並負責所有管理;「代管」則是業者協助房東媒合租客並代為管理。政府希望透過這種模式,將全台超過 86 萬戶的低度使用住宅導入市場。


根據最新統計,全台目前已有 1,724 家包租代管業者完成營業登記,簽訂了超過 21 萬 8 千件的租賃契約,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內政部原訂 2025 年達成 8 萬戶包租代管的目標,已於 2024 年底提前達標,累計執行超過 8 萬 2 千戶。


但因市場快速發展,開始浮現各種問題,最常見的糾紛包括轉租契約期限超過包租契約,導致房客可能面臨無屋可住的困境;修繕責任不明也是一大痛點,有業者竟要求單項維修金額在新台幣 2,000 元以下的修繕費用由承租人自行負擔,甚至限制承租人未經同意不得自行叫修,明顯降低包租業者的修繕責任,損害了房客權益;提前終止租約的條款也常出現不平等,例如僅允許出租人提前解約,或收取不合理的違約金。


實際上,租屋糾紛每年約有 1,000 件,據台北市法務局統計,2023 年「個人房東」遭申訴比例較前一年大增 52%,主要爭議點集中在拒絕租屋補助與報稅、屋況修繕及押金問題,這些亂象不僅讓租賃關係變得複雜,也暴露出市場監管上的不足。


內政部於 2018 年實施了「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規範住宅租賃契約的應記載與不得記載事項,並設立專業制度,禁止非法經營,在 2023 年修法後,進一步要求包租代管業者必須對轉租案件進行實價登錄,以提升租屋市場的資訊透明度。


全台各縣市政府也陸續組成業務檢查小組,針對非法或涉嫌違規的業者進行查處,違規者最高可處新台幣 20 萬元罰鍰。同時,政府持續提供房屋稅、地價稅、所得稅等稅賦減免,以及修繕費、保險費、公證費等補助,鼓勵房東加入。


此外,包租代管計畫也與 300 億元的租金補貼專案接軌,由業者協助房客申請補貼,為了更全面地保障租客權益,內政部也提供免費的租屋糾紛電話法律諮詢,並預計在 2025 年第三季提供弱勢租屋族的法律訴訟協助,透過多面向的政策調整與監管強化,政府期望能逐步健全包租代管市場,讓租屋環境更加公平與穩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