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齡租屋「慘」境 政府民間怎麼解?

台灣高齡租屋「慘」境 政府民間怎麼解?

台灣高齡租屋「慘」境 政府民間怎麼解?

台灣高齡租屋「慘」境   政府民間怎麼解?

高齡化社會來襲,老了沒地方住?房東怕凶宅,社宅供不應求,誰來幫長輩安身立命?(示意圖)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內政部資料顯示,台灣目前 65 歲以上人口已逾 450 萬人,佔總人口 19.27%,2025 年,全台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面對屢創新高的房價與租金,許多無殼長者正深陷「租不到房」的窘境。根據日本政府統計,高達 7 成的房東拒絕租屋給獨居高齡者,主因擔憂長者在屋內孤獨過世,將使房屋變成「凶宅」,同時需負擔後事及房屋整理費用,這種對高齡族群的隱性歧視,讓有錢支付租金的長者,也難以租到理想住所。


全台高齡租屋族群數量逾 43 萬人,且比例持續攀升,逾 22% 的高齡租屋者曾遭遇房東拒租或市售房源不友善等困難,許多長者因行動不便,被迫居住在無電梯的老舊公寓,例如屋齡 30 年以上的無電梯公寓,佔了有殼高齡者住宅的 6 成 5 以上,這種「人老屋老」的「雙老」議題日益嚴峻,可能導致健康狀況下滑、社會退縮及心理問題。


政府為實現居住正義,推動社會住宅政策,目標 8 年 20 萬戶,社會住宅規定至少 40% 比例出租給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其中包含 65 歲以上長者,但全台社宅數量不到 2 萬戶,甚至遠低於 10 萬戶的需求量,即使符合弱勢資格,也常是「最」弱勢者才能申請成功,導致許多長者「看得到卻吃不到」;此外,社宅租賃期間最長不得超過 6 年,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得延長為 12 年,這對渴望安定終老的長者而言,仍無法提供長遠保障。


除了直接興建,政府也推動「包租代管」模式,由政府承租民間空屋再轉租,雖然部分非營利組織較不排斥高齡租客,但仍有盈利的包租代管業者受房東影響,避免租給長者,房東擔憂長者財務不穩定、生活習慣問題,甚至孤獨死風險,即便政府提供房東稅賦優惠,但台灣租屋市場多為「檯面下交易」,房東不願申報繳稅,導致優惠誘因不足。包租代管簽約期短,常讓長者面臨重複搬家的困境。


高齡租屋問題不只硬體設施不友善,更缺乏整合性的軟體服務,雖然部分社會住宅會考量長照、醫療資源整合,但各地政策不一,服務完整性仍待加強。政府各單位間橫向連結困難,導致服務傳遞與整合不易,長者常需重複提供資料,諮詢過程耗時費力。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崔媽媽基金會近年來陸續推出多項創新計畫,包括「地表最友善二房東計畫」、「NGO承租社宅方案」及「高齡居住支持服務」,連結友善房東、提供租賃協助,並由社工定期關懷長者健康與家庭關係,協助申請資源,確保租金繳納,為長者提供更穩定的居住環境。透過這些努力,期望能讓更多長者有機會「留在自己熟悉及喜愛的地方,好好過日子」,實現安穩終老的願望,不致因「只是變老」而被社會遺忘或排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