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上半年交易量年減2成 「公寓」跌最兇、價格回落至去年1月

北市上半年交易量年減2成 「公寓」跌最兇、價格回落至去年1月

北市上半年交易量年減2成 「公寓」跌最兇、價格回落至去年1月

北市上半年交易量年減2成 「公寓」跌最兇、價格回落至去年1月

台北市上半年移轉棟數年減22%,公寓價格也看到跌回到去年初。(圖/記者洪麗馨攝)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洪麗馨/台北報導


北市房市交易市況,上半年移轉量年減24%,房價也出現跌幅,其中以公寓產品跌最慘,房價回跌到去年1月的水準。房仲大老指出,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已經應證「量先價行」的趨勢,把過去一年硬撐、虛漲的漲價逐步吐回,當前正是近七年來難得的議價入市窗口。


據台北市地政局公布6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全市交易為2,037棟,較去年同期衰退22.2%,其中以中正、松山、大同區,交易量分別衰退42.7%、39.4%、39.1%最多,信義、大安、中山等蛋黃區也都有三成以上的量縮,只有內湖少兩件,勉強維持平盤。


進一步觀察上半年交易量表現,整體交易量年減24%,以房價來看,全市住宅價格的最新綜合指數為128.39、月減1.5%,回跌到去年8月的水準,價格高點則落在今年2月。


台北市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蘇金城指出,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持續發威,而且不動產集中度具體量化改善方案還要滾動式執行到年底,若信用資源的大餅仍導向交屋潮的貸款需求,則房貸申貸的困難難解,交易量恐怕深陷窒息量。


從房價趨勢來看,蘇金城表示,公寓、小宅最早投降,在去年9月起跌,大樓則要到12月才跟進,可見第七波信用管制已經應證「量先價行」的趨勢,把過去一年硬撐、虛漲的漲價逐步吐回,也基本上回應央行對於房市過熱、價格回跌、漲價的預期心理消失的三個管制目標。


進一步觀察各類型產品房價走勢,以占比最高的公寓類跌勢最大,跟去年8月相比,跌幅為4.8%,價格更已回落到去年1月。


蘇金城指出,「老公寓產品跌勢最重並不意外,因為這類產品多數屋齡已超過40年,不但房貸年限短、總價高、月付金壓力大,加上三房格局不符合現代首購族偏好,吸引力大不如前。」


他進一步提到,原本北市有部分地區有重建預期,但近來缺工缺料、推案速度趨緩,讓重建題材失色,公寓價格自然承壓,成為本波修正的領跌者。


面對目前價、量雙雙下滑的情況,蘇金城指出,市場氣氛已由過去的「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以買方身分、負擔能力、負債比等銀行貸款作為出價衡量標準。他建議,2023年底因新青安政策帶來的特殊熱度已消退,當前正是近七年來難得的議價入市窗口,具備自用、置產需求的買方應審慎評估、積極掌握時機。


螢幕擷取畫面 2025-07-07 132028.png

資料來源:臺北市地政局(圖/北市仲介公會提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