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祭房市「終極武器」:二戶禁貸 台灣學不學?
南韓政府鐵腕祭出「二戶禁貸」終極打房招,全球房市聚焦,政府學不學?(圖/記者鄭志宏攝)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近期南韓政府祭出史上最嚴格的房市打擊政策,其中針對名下已有房產者再購屋、甚至二戶以上住宅的多屋族,將面臨極其嚴苛的貸款限制,甚至直接歸零,讓不少台灣網友驚呼這根本是「拆房」政策,紛紛敲碗台灣是否也該跟進學習。
據韓媒報導,2025 年 上半年首爾公寓價格飆漲,五月漲幅達 0.54 %,截至六月中旬累計漲幅已達 0.45 %,交易量更激增,至 6 月 17 日前已達 7,010 件,預計整月可能突破 9,000 件,市場充斥「再不買就來不及」的恐慌心態,迫使政府強勢介入。
韓國新制房貸管制措施,涵蓋範圍極廣。首先,首都圈購屋者房貸總額最高只能貸 6 億韓元(約 新台幣 1,400 萬元),超額需全現金支付;而名下擁有兩間以上住宅的多屋族,新房貸成數直接歸零,全面斬斷借錢炒房的可能性;即使是換屋族,若購買第二間房,原有住宅也必須在六個月內售出,否則新房貸將被取消,且三年內不得再申請。
政府還要求所有申請房貸購屋者,無論是否為首購族,都必須在購屋後六個月內實際入住,否則視為違規處理。就連過去受政策照顧的首購族,貸款成數也從 80 % 降至 70 %,優惠貸款額度同步縮水,房貸最長年限更從 40 年 砍至 30 年,大幅提高購屋門檻與每月還款金額。政府更全面禁止「以租養貸」的投機行為,並嚴控個人信用貸款總額不得超過年收入,壓縮金融機構貸款配額,企圖從源頭堵住炒房資金。
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卻直言,韓國這套「猛藥」台灣不但不能學,反而應引以為鑑。韓國過去十年房價之所以失控,問題就在於頻繁的「治標而不治本」的打房政策,以 2018 年 至 2021 年 文在寅政府主導的 25 輪 重拳打房為例,包括調高多房持有者綜合不動產稅至 6 %、購置印花稅至 12 %、以及短期交易最高課徵 70 % 房產利得稅等嚴厲措施,結果卻適得其反,房價越打越高,甚至漲速超越新加坡、香港與倫敦。
李同榮強調,2023 年 韓國房價下修,主要也不是打房政策奏效,而是南韓央行自 2021 年 八月 起啟動緊縮升息循環,累計升息 12 碼,利率從 0.5 % 攀升至 3.5 %,市場資金緊縮才壓抑了炒作;韓國打房過劇導致市場扭曲,交易量急凍,後遺症不斷。
隨著韓國經濟衰退,政府不得不提前降息並放寬限貸,導致房市死灰復燃,形成政策反覆與市場混亂的惡性循環。李同榮指出,房產政策不能「窮到只剩打房」,政府應正視供需與城市發展結構,搭配稅制、社宅供應、交通建設、就業機會分散等長期政策,才能真正穩定房市、保障民眾居住正義;而台灣現況,應優先鬆綁換屋族與第二戶購屋族群的貸款限制,對信用良好的建商選擇性放寬建築融資,並延長開工期限,以避免更多爛尾樓問題,畢竟,當房市失控到必須「無差別打擊」時,受傷最深的往往是最需要保護的首購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