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雙老困境終結 萬華 40 年公寓 外掛電梯全面解套
萬華 40 年華強公寓迎來外掛電梯新時代,告別「囚居晚年」,打造高齡友善社區。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台北市萬華區大理街的華強社區,多棟屋齡高達40年的老舊公寓,長期以來讓許多 8、9 旬長輩飽受爬樓梯之苦,形同「囚居晚年」,但今天迎來?光,社區宣布啟動外掛電梯工程,誓言讓老人家們輕鬆上下樓,重拾自在生活。
台灣社會加速邁向高齡化,老舊公寓中高齡住戶的上下樓問題,已是不得不面對的都市挑戰,萬華區作為台北市開發最早的行政區,房屋老舊密集,逾六成房屋屋齡逾 40 年,華強社區更是典型;社區由 8 號、9 號及 11 號等三個單位組成,共有 230 戶、23 座樓梯,居民多為年長者,電梯需求迫在眉睫。特別是 9 號社區,因屬單一地號多幢多棟建物,所有權人眾多,意見整合難度更高,過去,華強社區曾嘗試推動都更,但因未能達到第一階段 75% 同意門檻,最終未能進入試辦計畫。然而,住戶對於增設電梯的共識卻相當高。
面對都更重建耗時長,台北市政府積極推動「整建維護」政策,盼快速改善老舊建築居住品質,有效延長建物生命週期 10 至 20 年,台北市長蔣萬安上任後,推出「都更8箭」中的「電梯加碼辦」,將每座電梯補助金額上限從 250 萬元提高至 300 萬元。
因此,今年起,北市府更將華強社區納入整建維護策略地區,使得電梯補助額度可大幅提升,最高達總工程費的 80%,補助金額上限也同步上調至 480 萬元,降低社區負擔,例如一座電梯估價 600 萬元,政府補助 480 萬元後,各樓層住戶約分攤 15 萬元,便能享受電梯便利。同時,為解決多數 6 層樓以下公寓未成立管委會的申請困境,北市府也於今年 3 月放寬申請資格,允許單棟建築物選定代表人即可申請補助,讓更多老舊公寓有機會受惠。
台北市議員劉耀仁指出,對年邁住戶來說,都更緩不濟急,增設電梯不僅能解決上下樓不便,還能額外獲得約 1 坪多的電梯權狀面積,大幅提升房產價值,所以,從補助方案推出之初便大力奔走,積極協調並建議將華強社區列為策略地區,成功爭取更高補助。
台北市都更處副總工程司傅舜華表示,政策條件放寬後,電梯增設申請案件數顯著增加,從前幾年十幾件到今年已有 20 多件,然而,意見整合仍是最大挑戰,尤其低樓層住戶常因無使用需求而不願出資,甚至曾有取得建築許可卻因一樓住戶不同意而無法動工的案例,對此,都更處提供說明會與專門陪伴員協助社區意願整合。
華強社區主委龔佩嫻表示,華強 9 號社區兩座電梯工程開工,預計農曆年前將有三座電梯完工,未來華強社區將陸續增設多達 20 座外掛電梯,成為台北市最大的公寓外掛電梯群,感解北市府及代表解決社區「人宅雙老」的困境,更為老舊社區的活化與高齡友善居住環境的打造,樹立了重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