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法》修法在即 民團籲聚焦五大共識 拚三讀過關
民間團體齊聚立法院,為住宅法修法請命,盼跨黨派委員聚焦共識條文,別讓居住正義再等待。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住宅法》修法大戲即將登場!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將於本週四( 6 月 19 日)排審修法草案,民間團體搶先出招,今日聯合召開記者會,力推五大優先修法主張,盼跨黨派委員別再拖拉,讓全台租屋族權益的法案順利過關。
OURs 都市改革組織、崔媽媽基金會、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等民間團體火力全開,針對目前立法院共計 38 部《住宅法》修正草案,整理出五大具備跨黨派共識的議題。這些議題包括「設置社會住宅登記平台」、「整體開發取得社會住宅」、「精進包租代管機制增加弱勢協助」、「強化租屋資訊透明」及「居住導入社會福利」。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孫一信直言,從去年開始就為住宅法修法提出倡議, 19 日將有緊盯小組關注內政委員會討論過程,希望委員會聚焦有共識法條,盡速落實推動。
最受矚目的是社會住宅登記平台議題。OURs 都市改革組織政策研究員廖庭輝指出,賴總統承諾 2032 年興辦 25 萬戶社宅目標,但政府始終未能真正掌握社宅需求資訊,若無法有效適配民眾需求,將不利政策推展。雖然內政部在「百萬戶租屋家庭支持計畫」中表示將建立社宅登記平台,但當前《住宅法》並未授權設置該平台,也未授權跨部門資料介接勾稽,後續落實將有困難。
土地取得問題同樣棘手。賴總統雖承諾新增 13 萬戶社宅,但截至今年 1 月,內政部僅盤點近 9.4 萬戶可興辦社宅的公有土地,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困境。為取得用地,內政部需編列 801.3 億元價購整開地區社宅用地,佔直接興辦社宅總支出 39% ,但行政院卻以節約興辦社宅購地支出為由不予核定,嚴重影響下階段推動。
包租代管制度失衡問題更是燃眉之急。目前「包租」僅佔 23.6% 且逐年下降,嚴重偏離照顧弱勢的政策初衷。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強調,內政部已在草案中坦承此問題,承諾將差異化業者服務費用額度或房東相關補助額度。
租屋資訊透明化方面,雖然內政部去年建置「租金統計資訊」專區,但資料分析仍過於粗糙,未呈現每坪單價等數據,難具參考價值。內政部已承諾將透過地籍及租賃資訊整合介接,提供更完整的租屋市場統計資訊。
民間團體不客氣地喊話,立法院各黨派應本於求同存異精神,優先通過已有共識的修法條文。同時也要求內政部信守政策承諾,別一方面主張改進,另一方面卻在法條審查時表達反對,造成推動受阻。唯有行政與立法齊力協作,才能為台灣居住政策翻開新頁,回應人民對安穩居住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