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水位續高檔 央行:緊盯風險 管制不鬆

央行最新報告出爐,房貸總量續居高檔,副總裁陳南光強調風險控管,選擇性信用管制短期不退場,力求市場穩定。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房市警報未除!中央銀行於昨(26)日發布最新的金融穩定報告,坦言國內銀行不動產貸款的增速雖然有所趨緩,但整體放款總量依舊處於令人警戒的高檔水位。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態度堅定地表示,將持續透過「鷹眼」緊盯不動產市場的信用風險變化,並強調目前央行完全沒有考慮放寬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主要目的就是要嚴防市場出現過度投機炒作,或是房市再度陷入過熱的風險。
根據央行最新出爐的金融穩定報告內容分析,截至今年 4 月底,本國銀行不動產貸款餘額已攀升至新台幣 15.8 兆元,雖然年增率已從去年高峰的 8.5% 逐步回落至 6.3%,貸款增速確實有所放緩,但龐大的總體規模仍對金融穩定構成潛在壓力;報告中更指出,建築貸款的年增率雖同步下滑,但餘額仍持續增加,顯示建商推案動能仍在,惟未來銷售狀況及資金回收風險值得密切關注。
陳南光進一步說明,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通膨壓力仍存,國際金融情勢多變,加上國內經濟成長前景亦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因此維持不動產市場的穩健發展至關重要。他重申,央行自 2020 年 12 月以來,已連續祭出五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內容涵蓋對公司法人購置住宅貸款的限制、自然人第三戶以上購屋貸款成數調降、特定區域購地貸款規範,以及對餘屋貸款的融資上限等,其核心目標在於健全銀行體系的授信風險控管能力,避免信用資源過度集中於不動產市場,進而影響整體金融穩定。
對於市場部分人士期待管制鬆綁的聲音,陳南光明確回應,央行進行政策調整的依據,始終是整體經濟金融情勢以及不動產市場的實際發展狀況。他強調,選擇性信用管制是針對性的預防措施,目的是在市場出現過熱跡象時,適時介入以穩定市場,避免形成資產泡沫。現階段數據顯示,不動產市場雖略有降溫,但整體風險意識仍不可鬆懈,因此政策基調將維持審慎。
不動產業者私下透露,央行的持續示警確實讓部分投資客縮手,市場交易也逐漸回歸自住需求,然而,受到營建原物料成本高漲、缺工問題未解,以及通膨預期心理等因素影響,房價要出現大幅度修正的空間相對有限。多數業者認為,在政府持續調控下,未來房市將呈現「價穩量縮」或「溫和整理」的格局。
央行透過金融穩定報告再次強調其維護金融穩定的決心,不輕易放寬信用管制,無疑是向市場傳遞清晰的政策訊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