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半新訂單來自科技大廠 潤弘李志宏:口碑才是長期實力、AI影響產業變動更快
潤弘去年賺進1股本,對於今年營運,董事長李志宏(左)仍樂觀看待。(圖/記者洪麗馨攝)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洪麗馨/台北報導
AI帶動科技大廠積極擴廠,以預鑄專業屹立營建市場的潤弘(2597),在講求快和精準的高科技廠房興建市場格外吃香,由新進訂單就可窺見17筆新案中,有近十筆來自科技龍頭大廠,今(13)日潤弘董事長李志宏即提到,即便外在市場變動大,但科技業建廠的熱潮不會停止,現在是講算力、後面加上AI,之後可能就是機器人,AI影響很多產業會變動得更快。
潤泰集團旗下潤弘營造今日召開股東常會,去年營收達262.37億元、年增16.6%,毛利率攀升至17.78%,年增2.39個百分點,稅後純益達27.74億元,較去年大增45.8%,並賺進1股本,每股獲利達10.7元、優於2023年的7.35元。股東會同時通過每股配發7.7元現金股利與2元股票股利,總計配發9.7元,配發率高達90.7%。
潤弘董事長李志宏同時報喜表示,在新接的17筆新案中有9案為科技龍頭大廠,涵蓋新竹、台中與高雄,「科技業建廠的熱潮不會停止!現在是講算力、後有AI、之後可能是機器人,AI技術正在進入許多產業,而且變化速度非常快,雖然經濟狀況會影響某些產業,但目前看不出來對AI技術的發展有明顯的延緩,客戶都還滿正向穩定的。」
李志宏提到,科技廠工程屬於短、平、快的類型,毛利率較高,並且近期客戶對設廠速度要求越來越高,預鑄工法正好能在這方面展現優勢。
他舉例,有些科技廠結構如柱子高大又厚重,傳統工法難以有效應對,又如每層天花板高度可能達七八米,傳統工法須搭設許多鷹架,但預鑄工法可快速施工、縮短工期,用得人也比較少,能讓其他工程同時進場施工,因而符合客戶需求。
潤弘總經理莫惟瀚則透露,目前在手訂單量約450億元,2024年完工14個工地,持續施工中的在建案則有26個。
提到缺工問題,莫惟瀚坦言:「這是營造業的長期挑戰,不會真正解決。」不過現在不像以前那麼緊張了,他說,因近期政府放寬移工政策,加上市場推案趨於保守,缺工的壓力相對過去略為緩和。
至於近期台幣飆升是否有影響,李志宏則表示,「我們跟景氣比較沒有關係,是內需產業,大部分都是本土供應鏈、客戶也都在台灣,目前沒有看到影響,並且今年看起來,國內科技業設擴廠腳步並沒有放緩,未來仍樂觀看待,科技發展不會停止,對於興建要求快速與品質,也不會改變。 」
「客戶下次會不會找我比較重要。」李志宏說,潤弘承攬的工程案中包括群聯、T客戶等大廠,如T客戶對於建廠速度就要求嚴格,但潤弘不會靠單一客戶或產業,反而比較在意客戶的維繫,長期維持口碑。
李志宏說,現在就是關心每個客戶的產業情形,產業鏈從開始做軟體、硬體、記憶體,以及到後面運用,和材料供應商大概都會串在一起,有時這種就會突然有大量需求,工程案量就會進來,公司則要有量能去應對,他認為,今年營運會是樂觀、持續維持穩定案量。
潤弘通過股利大方配,總計配發9.7元,配發率高達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