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砂屋變身複合式商場 中壢新明市場將拆除重建
中壢新明市場將推倒重建,結合 140 戶社宅與新型態市場,張市長親自視察,拍板「先建後拆」方案,打造桃園城市新地標。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中壢新明市場將走入歷史,桃園市長張善政拍板定案,確定採「先建後拆、原地安置」方式重建老舊的新明市場,打造結合 140 戶社會住宅與新型態市場的複合式建築,為中壢帶來全新面貌。
落成於 1990 年的新明市場已使用超過 35 年,雖耐震評估報告指出仍有 20 年使用年限,但由於海砂屋問題及結構劣化速度驚人,市府基於公共安全考量,決定加速進行拆除重建。張善政強調,將在今年底前確定最適開發模式,並計劃在周邊停車場設置中繼商場,以保障攤商權益。
「這不只是重建市場,而是為中壢打造全新城市樣貌的契機!」都發局長江南志表示,新明市場重建案將研究多元開發方式,包括 BOT、公辦都更,甚至結合市場商業與社會住宅的複合式開發。未來新建物將整合新型態市場、商場空間及 140 戶社會住宅,匯集跨局處資源,為市民提供更完善服務機能與安全環境。
張善政指出,中壢新明市場周邊過去長期面臨環境髒亂、交通擁擠與攤販亂象等問題,市府團隊已於去年 8 月開始整頓,完成道路環境清理、滅鼠、路樹修剪、分隔島改善、路燈更新、植栽補植、道路標線補繪及交通設施設置等工程。
「中壢的城市翻轉已經啟動!」經發局副局長耿彥偉表示,市場周邊環境改善已見成效,接下來將著手市場本體重建。市府考量市場大樓是海砂屋且有結構安全疑慮,將採「先建後拆、原地安置」方式,確保攤商在重建期間能繼續營業,維持生計。
新明市場重建案只是桃園城市改造的其中一環。張善政表示,市府自 112 年起定期召開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積極盤點並活化城市中閒置或低度利用的空間。目前已成功推動 5 處市場轉型及 4 處公墓活化,讓許多閒置空間重獲新生,發揮最大效益。
除新明市場外,平鎮游泳池也將轉型為結合運動設施與 465 戶社會住宅的多功能基地,這些計畫皆期待透過城市再造,翻轉桃園面貌,活化公共資產。
新明市場重建案預計將對中壢地區房市與商業帶來正面影響,房市專家指出,大型公共建設通常帶動周邊地區升值,結合住宅、商場的複合式開發模式,更能成為帶動區域繁榮的催化劑。
張善政強調,市政建設應與時俱進,對於傳統市場占用道路、影響環境衛生及公共安全等情形,市府將堅定改善,透過中繼市場等配套措施,協助攤商持續營業,兼顧攤商權益與城市發展,讓新明市場不僅保留傳統的溫度,更融入未來生活的多元需求,成為桃園市「現代化示範市場」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