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高雄現賠售案例?房市鬆動促使投資型賣方讓利出場

台南、高雄現賠售案例?房市鬆動促使投資型賣方讓利出場

台南、高雄現賠售案例?房市鬆動促使投資型賣方讓利出場

根據房仲業者統計,從數據上來看,房屋買賣第一季出現零星賠售案例。(圖/記者蘇茵慧)

根據房仲業者統計,從數據上來看,房屋買賣第一季出現零星賠售案例。(圖/記者蘇茵慧)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蘇茵慧╱南部報導


隨著市場買氣轉弱、資金環境收緊,全台主要縣市近期陸續出現賠售案例。據房市業者觀察,這波賠售情形多集中於短期持有、屋齡偏高,或因資金調度需求而選擇讓利出售的物件。從北部的淡水、青埔,中部的台中,到南部的台南與高雄,均可見部分投資人小賠出場、快速變現的現象。


在南台灣,台南市雖整體房價仍穩,但從近期內政部實登中,部分區域的新成屋、中古屋也出現持平或零星賠售的案例,部分物件雖然成交價較購入價僅高出20萬至50萬元,然而由於持有時間短,加上手續費、稅金等費用的扣除,實際上並未帶來預期中的獲利。如永康區屋齡1年大樓,第一次成交價為1,180萬元,還未持有一年半時間,賣出成交價為1,208萬元,這樣的狀況並非一例。中古屋部分,則有一例屋齡約28年,賣方持有8個月後,低於購入價售出的案例。


在面臨交屋潮與貸款成數不足等問題,投資人為填補資金缺口,選擇低於購入價或持平方式出售,以避免違約風險,然實則已經損失售出。


至於高雄市,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揭露,今年第一季亦可見幾筆賠售交易。其中,農十六特區富農路上,一棟屋齡19年的社區大樓7樓戶,以總價1760萬元出售,相較屋主112年底入手價1850萬元,帳面虧損90萬元;另有三民區九如一路上一戶43年小套房,短持僅1年5個月後,以總價280萬元脫手,帳面賠售55萬元。


1201.jpg


高雄市不動產仲介商業公會副理事長陳揚智指出,高雄近年房價大多仍處於上升軌道,賠售案以短期操作、屋齡較高或資金壓力型個案為主,整體市場仍以平盤或小幅修正為主。


陳揚智進一步說明,物件出現賠售,常見三大原因:一是物件本身存在瑕疵,如漏水或事故屋;二是屋主入手價偏高,當市場利多不如預期,只好修正期待;三是屋主資金周轉出現缺口,在房市轉冷、資金緊縮之際,為求快速變現只好讓價出售。他也提醒,近期不少購屋族面臨預售屋交屋潮,若貸款成數受限,為避免違約,可能選擇賠售其他資產換取現金,這也是近期賠售個案增多的背景之一。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表示,今年以來,購屋族觀望氣氛加重,市場上透過房價讓利或低於行情出售的案例增加,有利吸引買家進場、提高成交率。她指出,中高齡老屋因殘值較低,房價漲幅不如新案亮眼,加上此類物件總價門檻低、成交快,因此成為投資人進行資產重新配置時優先脫手的標的,也讓這類中古屋成為賠售案例的主力。


此外,李家妮提醒,105年1月1日後取得之房地產,適用房地合一稅新制,持有2年內出售者將課徵45%重稅。儘管近期這些短期賠售個案帳面為虧損,但賣屋仍需在過戶登記次日起30天內主動申報,避免受罰。


目前市場普遍認為,目全台賠售案例尚屬零星現象,並未形成全面性崩跌,但隨著交屋潮推進、資金壓力升高,預計短期內,市場仍將持續出現個案型讓利交易,特別是屋齡老舊、短期持有的物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