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尾樓事件頻傳 內政部:檢討履保機制有其必要

爛尾樓事件頻傳 內政部:檢討履保機制有其必要

爛尾樓事件頻傳 內政部:檢討履保機制有其必要

爛尾樓事件頻傳    內政部:檢討履保機制有其必要

近年發生多起預售爛尾樓以及預售屋一屋多賣的爭議,內政部有意變更預售屋履約保證制度。(圖/記者鄭志宏攝,示意圖)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採訪報導


近年來國內發生多起預售爛尾樓以及預售屋一屋多賣的爭議,造成民眾繳交預售屋價金卻無法得到保障的情形,讓內政部有意變更預售屋履約保證制度,工程進度必須超過6成才能動用信託資金。


鄉林集團董事長、商總主席賴正鎰日前跳出來砲轟政府,開發商皆支持預售屋履保,不能因零星爛尾樓個案就拉高動用信託資金標;痛批是「矯枉過正」,容易造成更多建商資金鏈斷裂,引爆更大的連鎖反應。


觀察台灣房地產史上的爛尾樓潮,規模最大的時間點,就落在民國80、90年代,由於建商投資浮濫、財務過度擴張,加上新建案供給量暴增、政府整頓金融體系,使建商大量倒閉,引爆爛尾樓危機,而2022年11月新北市樹林爆出今年第1起預售屋爛尾樓事件後,今年再增加1次2筆建案的爛尾樓事件。


有專家分析,近幾年大台北地區,也曾爆發爛尾樓事件,包括新北市中和、台北市中山、萬華、大安、中正以及北投,也都出現零星個案,總市值超過上百億元。專家強調,近年爛尾樓數量不增反減,民眾無須過度恐慌。


面對爛尾樓引發的爭議。內政部表示,相關政策都還在討論階段,並沒有同意發函與不能支用預收款的情事。未來將會持續聽取各方意見,並朝使預售制度更為健全,讓消費者權益更有保障的方向努力。


專家認為,在工料雙漲、營建成本暴增的特殊狀況之下,現行的土建融資應該滾動式放寬,18個月的限期開工政策,也應該有所調整,才能夠讓中小型建商的資金能夠靈活運用,避免爛尾樓事件一再重演。


對於信譽良好、擔保足夠的建商可以適度放寬,但是對於信譽不良、擔保不足的廠商,銀行端則應該負起連帶的審核責任,在貸款之前審慎把關,才能夠大幅降低爛尾樓發生的機率。


內政部表示,預售屋履約保證機制的確有總檢討的必要,希望確保民眾繳交的價金是真正運用在房屋的興建上,但並非去凍結建商支用預售收入款。此外,預售屋被假買賣真融資,導致一屋多賣,這種情況也應該檢討杜絕。


內政部指出,檢討履保機制是為了讓預售市場更健全,是補足現有機制對消費者保障不足的部分,將朝創造消費者、建商、信託銀行三贏的方向來研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