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傳統的民俗月多在8月登場,今年適逢閏月,在8月底進入鬼月,入厝的顧忌可能遠勝於購屋,隨著時代變遷,現已沖淡不少習俗包袱,不過據市調統計,今年推估北台灣新公開案量不僅跌破千億大關,直接驟降至569.7億元、年減61.5%,創下近8年來推案新低量,甚至比禁止預售轉讓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上路、疫情三級警戒時都來的冷清。
農曆七月民俗月,過往大家認為在此時房市諸事不宜,買房會較為猶豫,議價空間較大,但事實證明,從內政部近十年資料可發現,每逢有鬼月的Q3,確實建物買賣移轉量普遍都呈現萎縮,10年來只有2016年、2020年、2023年Q3出現季增,10年來量縮機率高達7成,但房價反而是上漲。
中央銀行公布8月消費者貸款及建築貸款餘額,其中購置住宅貸款餘額以及建築貸款餘額雙創新高,分別衝破9.2兆元以及3兆元。央行官員強調,只要有買賣成交、房貸餘額就會墊高,若觀察8月房貸餘額與建築貸款年增率,分別下滑至8.54%以及12%,寫下2021年1月以及2019年10月以來新低,顯示房市買氣的確有在放緩。
房市持續回穩,民俗月淡季不淡,根據線上看屋網站統計8月站上訪客數與預約看屋數,相較去年同期更是分別大漲24.5%、43.6%,細查各縣市漲幅,以台南市帶動的成長最多,業者表示,且觀察近2年民俗月表現,發現民俗月對房市影響愈來愈小,房市不再度小月,買方找屋、看屋需求一樣火熱。
今年房市異常火熱,根據五大房仲8月份交易統計顯示,在淡季交易表現不俗,主要原因包括遞延的買盤持續回籠,疫情也讓民眾留在國內有多點時間處理買賣屋的相關事宜,也使得今年第3季房市交易較往常熱絡,市場甚至有加價搶標的現象,不過買氣暢旺導致屋主陸續惜售心態,反而讓價幅度縮小。
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場概況的住展風向球今(3)日公布,已連續7個月亮出黃藍燈,但總分止跌回升,廣告批數、預售屋與新成屋供給量上揚,但來人組數以及成交組數並未成長,業者分析,9月來到傳統推案旺季,風向球分數也應聲勁揚,但整體市況卻沒比民俗月更好,遜於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