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資料顯示,台灣目前 65 歲以上人口已逾 450 萬人,佔總人口 19.27%,2025 年,全台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面對屢創新高的房價與租金,許多無殼長者正深陷「租不到房」的窘境。根據日本政府統計,高達 7 成的房東拒絕租屋給獨居高齡者,主因擔憂長者在屋內孤獨過世,將使房屋變成「凶宅」,同時需負擔後事及房屋整理費用,這種對高齡族群的隱性歧視,讓有錢支付租金的長者,也難以租到理想住所。
金管會今(4)日在財政委員會報告中指出,提升高齡者權益者與民眾金融素養中,再次強調鼓勵銀行推動商業型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也就是民眾口中的「以房養老貸款」;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持續鼓勵銀行推動商業型以房養老貸款,關注市場運作及銀行辦理情形,滿足民眾在高齡社會的金融需求。
臺北市政府於111年試辦「高齡換屋計畫」,控留內湖區行善社會住宅、萬華區青年一期社會住宅22戶住宅單元,協助居住於老舊公寓高齡者可釋出老屋,並加入社會住宅包租代管後,換住至有電梯設備的社會住宅;112年將新增5戶南港區東明社宅,讓長輩可供選擇。
高齡者購屋貸款也有增速成長的跡象,根據聯徵中心住宅貸款資料顯示,2021年上半年,貸款人年齡超過65歲的住宅貸款件數共有1437件,相較去年下半年成長12.9%,其中雙北都會區的成長幅度更達到17.2%,反映銀髮族的住宅需求正快速成長。
國家住都中心今(26)日招開信義兒A1公辦都更案招商說明會,投資額50億元,地上面積開發約1.5萬坪。該案特殊之處,在於先做權利變換後,投資商要帶入未來的營運商,協助國家住都中心分回的8,000坪,做一般和高齡者出租屋的營運,但不屬於社宅。
台北市政府宣布推出「原有住宅無障礙設施改善費用補助執行計畫」,台北市建管處指出,為為協助原有住宅改善無障礙友善環境以利身心障礙者、高齡者、孕婦、推娃娃車或菜籃車及其他暫時性行動不便者等使用,即日起提供住宅免費健診,此外,改善補助經費補助以總工程經費45%為上限,最高每案可補助10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