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地政局今(3)日公布7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交易量為2萬3588戶,業者分析,較上月月增近2成,其中以台北市交易量增最多,桃園交易量則站上近4年半來新高。業者分析,台灣在6月時正式解封,加上原本預計於3、4月購屋的民眾也逐漸回籠,成為遞延性買盤,使6、 7月連續兩個月的交易量皆較上月成長。
今年房市旺季延至5月才開跑,買氣延續5、6月人氣回籠的熱度,觀察7月交易量,分別較上月以及去年同期俱增,觀察五大房仲交易,遞延性買盤不斷出籠,房市交易熱度持續,若國內疫情沒有太大變化,那麼在後疫情時代,今年第三季房市表現優於去年同期的機率大增。
根據591新建案調查統計,台中第二季新案進場狀況各項指標均較首季下滑,除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外,缺工、缺料因素也導致整體推案遞延,且間接影響平均開價成長率及議價率。展望第三季,隨著台中房市買氣回溫,加上市區大案陸續進場,整體市況有望較第二季微幅上揚。
全國商總理事長賴正鎰今(9)日在上半年房市記者會表示,如今瘋狂QE、低利率時代,尋找投資標的不容易,資金大量流向不動產市場,加上建商口袋深,降價不容易,他認為「未來房價已無下跌空間」,而上半年遞延的推案量,在下半年將會報復性湧現,全年推案量有望再度破兆元。
六都地政局今(1)日公布6月買賣移轉棟數,除了高雄,其餘五都明顯較上月回溫,新北市、桃園、台中月增逾2成,觀察上半年交易,由於去年基期高加上疫情衝擊買盤遞延,新北、台南以及高雄上半年交易量較去年同期衰退,又以南二都量縮尤其明顯,業者認為,疫情受控解封後,市場買盤在下半年將逐漸回籠。
根據仲量聯行第一季季報指出,第一季大型不動產交易金額為114.9億元,買盤上以自用型工業地產為主要標的,相對於前一季交易則減少56%,與去年同期比較則減少22%。主要原因除了年初通常為傳統交易的淡季外,加上疫情及不確定因素影響下,多數投資人逐漸採取保守和觀望態度,導致交易可能遞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