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到底是冷是熱?中央銀行最新出爐的數據,恐怕讓很多人都看傻了眼,明明政府打炒房政策一波接一波,升息循環也未停歇,自住買盤的購屋貸款餘額卻像失速列車般衝破 10.98 兆元,再創歷史新高;反觀代表房市供給風向的建商建築貸款,年增率卻是直直落,創下近 4 年來新低,一邊火熱、一邊急凍的矛盾現象,不禁讓人想問,央行這盤棋究竟是怎麼下的?
央行近日向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提交書面報告,直陳自 2020 年 12 月推動七波信用管制措施以來,房市已逐步降溫,但仍點名「國銀不動產貸款餘額偏高」及「銀行信用資源過度流向不動產」兩大未解隱憂;截至 3 月底,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餘額高達 14 兆 6,397 億元,較去年底仍大舉增加 829 億元,央行研判房市鬆綁時機仍未到來。
立委王世堅今(30)日在立法院財委會中,強烈批評公營行庫低利貸款,縱容建商長期養地、不動工,助長房市投機。他指出,目前八大公股行庫對建商逾期未動工的土地貸款餘額達 2,116 億元,其中光土地銀行一家就達到 1,173 億元,占比超過一半,根本加劇了台灣房地產市場的不平衡,導致房價持續飆升。
在新青安房貸帶動下,今年 10 月購置住宅貸款餘額為約 9.84 兆元,月增 790 億元,年增率來到今年新高,但若觀察年度購屋貸款增減量,2017 至 2021 年逐年成長,並突破年增額 7607 億元創下歷年新高,但在限貸令、升息及平均地權條例等影響下,2022 年的年增額大幅衰減逾 1864 億元,今年下降幅度則稍有趨緩。
「平均一年至少就有高達4300億元湧入房市購屋」,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統計,購置住宅貸款餘額今年第二、三季連兩季突破10兆元,房貸金額更是在10年來一口氣增加4.3兆元,其中房貸金額第一名的是新北市,房貸餘額還有2.4兆元,而新竹縣的房貸餘額,則暴增1.27倍成長最多。
中央銀行25日公布7月消費者貸款與建築貸款餘額,購屋房貸餘額達9兆6,164億元,較上月增加526億元,餘額再創歷史新高,年增率曾一度連14個月下滑,但近2個月卻不降反升,擴大為4.73%,罕見出現連二月走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