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抑制炒房現象,財政部日前表示,2021年7月推動房地合一2.0開始,企業房地合一稅率從原本「併計營所稅」改為「分離課稅」,來因應稅制調整;財政部將預告修正施行細則,讓企業房地合一稅列入台版最低稅負制減項,避免企業因投資不動產而落入最低稅負課稅情況,預計2月底開始上路。
儘管央行祭出四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去年7月份房地合一2.0也啟動,市場上買氣依然相當活絡,根據財政部資料顯示,2021年以不動產交易增值核課的房地合一稅收大增九成,全國稅收共227.1億元,以台中47.4億,穩坐繳稅王寶座,雙北稅收則翻倍成長。
新北市財政局主推的「新北市樹林區東昇段290地號周邊公私有土地都市更新案」昨(11)日完成簽約,此案經多次流標後,由中華工程得標,該案建築物為海砂屋,年久失修,市府決定以都更方式,提升都市機能。
政府聯合多部會打房動作頻頻。繼上週內政部祭出5大措施打炒房,甚至不惜祭出刑法威嚇,全體國銀土建融業務暴增也引起高度關注。今(13)日的立院財委會上,朝野立委不分黨派一致針對公股行庫的土建融業務增加情況提出質詢,財政部長蘇建榮表示,已指示各大行庫徹底清查其不動產業務的情況。
根據財政部促參司資料顯示,2020年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簽約總額創近10年新高,其中,台南市的簽約金額114億元,在六都及新竹縣之中僅次於新北市;根據台南市府統計,截至目前已有8個案子分別完成簽約,或是已完成審查與選出最優申請人,整體投資金額上看210億元,投資案件遍地開花。
近年預售屋炒作嚴重,內政部、財政部等部會陸續祭出的包括實價登錄2.0、禁止紅單轉售、預售屋交易納入房地合一2.0等打房政策,不難發現,目標都是朝著「投機客」而來,實行了近一年的時間,似乎還尚未看出任何效果,房價依舊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