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政策一波接一波,建商恐面臨前有埋伏、後有追兵的雙面夾殺狀態,對此橫跨開發、金融、政壇的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陳勝宏就感嘆,政策都是立刻執行,無從討論,前幾波的信用管制、銀行縮銀根,讓大家無法生存,現在如果是先建後售,勢必面臨囤房稅2.0,採預售又研擬履保價金興建6成以上才能動用,等於兩邊都被堵死,更替建商喊冤,房價並非建商哄抬,而是成本太高,看政府標售的土地價格就知道。
台北有錢人住哪裡?顛覆一般認知,台北市最富有的前三名區域,皆無豪宅林立的大安區與信義區,前三名分別位於士林、松山與中山區,台北市一共就有7個里平均所得超過200萬元。
今年房市不佳反應在稅收上,依據財政部資料,今年上半年全台個人房地合一稅收155.98億元,年減10.4%,六都僅新北市今年正成長3.6%,其他五都皆走跌,值得注意的是六都以外驚見黑馬,嘉義市上半年稅收1.93億元,跟去年同期比勁揚60.9%,屏東縣不遑多讓,上半年個人房地合一稅共3.09億元、年增28.7%。
財政部今(7/11)公布6月全國賦稅收入統計,與房市相關的3大稅目,包括土地增值稅、契稅和房地合一稅,上半年受到升息影響,民眾普遍抱持觀望態度,土增稅、契稅、房地合一稅均創下最大減量,其中土增稅年減175億元,近30年同期的最大減量,而契稅跟房地合一稅分別年減17億元和18億元,雙雙創下歷年同期最大減量。
行政院祭出囤房稅2.0,引發廣大討論憂心房東因此漲房租,而除了36萬戶多房族受影響外,建商餘屋稅率上限從3.6%提高到4.8%,有2年寬限期,專家指出,對囤房族影響其實不大,但對建商衝擊卻很大,尤其是全國性的大型建商,在納入全國總歸戶後,推案量大、且成屋量體較多的建商,就位在海嘯第一排!
打炒房《平均地權條例》7月1日已正式上路,此時政府擬針對首購房貸族端出利率破盤價,「新青年安心成家房貸」專案,預計由政府加碼補貼降為1.775%,和原方案相比,首購族一年估計可省下1.56萬元,並從8月起實施為期三年,對此,專家認為的確是幫年輕人減壓的自用大利多,但短期的政策紅利補貼,是否能達到效果這就值得後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