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為活化閒置空屋,並提供青年、弱勢族群能更穩定的租屋,為租屋市場創造出新藍海「包租代管」,除能幫助房東省去管理煩惱,還能享有稅務優惠,可謂一石二鳥。但近年卻陸續爆出合約不公、修繕責任不清等諸多「地雷」,讓不少房東與房客陷入租屋糾紛的泥淖之中。
在外租房眉角多,一不小心就跟房東房客撕破臉,尤其押金、水電費爭議多到爆,根本是租屋族的日常惡夢。為了解決這萬年難題,臺北市政府地政局攜手長期深耕租屋服務的崔媽媽基金會,要為大家「喬」出一個更友善的租屋環境,讓租賃關係不再是地雷區。
租屋抵稅新制今年 5 月開跑,房屋租金支出由「列舉扣除額 12 萬元」升級為「特別扣除額 18 萬元」,對租屋族帶來實質減稅效益。然而根據調查,高達 54.2% 的租屋族因「房東拒絕」或「擔心遭受不利對待」而不敢申報租金抵稅,導致新制美意可能「看得到卻吃不到」。面對這種情況,法律專家指出,租客有多種法律途徑可資運用。
為協助廣大租屋族,內政部繼去年 7 月推出租金補貼 2.0,放寬適用對象,讓整體核定補貼件數倍增超過50萬戶後,再度公告「住宅租賃糾紛法律扶助規定」,內政部長林右昌表示,考量租屋糾紛的訴訟對弱勢房客而言,常因難以負擔的訴訟成本而卻步,因此新訂這項規定,內政部後續將與法律扶助基金會簽約合作,並規畫在今年8月開辦住宅租賃的免費法律諮詢,盼使弱勢租屋族有更充足底氣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