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貸令壓抑資金槓桿、預售市場降溫,但在台南房市中,永康依舊是少數成交穩定、詢問熱度不墜的區域,相較於安南區8月預售量降至個位數,今年永康每月成交量依然還維持在27件以上。主要關鍵除了地理位置,更在於它「從通勤帶到產業鏈」的多軌支撐,讓生活圈成形、產業聚落穩定,加上近期台南鐵路地下化軌道建設進展,讓永康成為房市修正期裡少數還有兩位數成交量的區域。
央行自去年9月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觀察打炒房前後一年、七大都會區各生活圈的預售屋交易量變化,跌幅前十大生活圈買氣近乎急凍,僅剩1成左右。其中又以桃園、台中等重劃區密集、過去建商推案熱絡的地區,交易量萎縮最為顯著。
在房市進入自住與剛性需求主導的時代,高雄幾大醫學中心周邊生活圈成為購屋族群穩定的支撐力量,從榮總、高醫到長庚醫院,這些醫療聚落不僅是城市健康命脈所在,更孕育出成熟商圈、便捷交通與宜居綠帶的生活環境。
淡海新市鎮近年因大量人口移入,正快速轉型為交通、商業與教育資源兼備的成熟生活圈。隨著淡江大橋預計明年通車,將打通區域交通瓶頸,加上目前仍屬親民房價,使淡海成為北台灣最具潛力的購屋熱區。其中,麗寶集團旗下名軒開發推出的指標大案「名軒海樂地」,更被市場視為區域房市的焦點之作。
水湳經貿園區與十四期融合為大水湳生活圈,雙巨蛋與年底重大建設點火,建商搶地、案場接續推案,房市補漲效應加速蔓延。
台中13期、14期與鄰近地段僅十分鐘車程,但每坪房價差卻達15~30萬,自住族該選「地段」還是「總價」成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