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的社會住宅版圖再度擴張,位於人口稠密的土城與中和區兩塊公有地,在閒置多年後即將迎來新生,新北市政府城鄉局 26 日宣布,兩處基地的都市計畫變更案已獲內政部都委會審議通過,將從停車場與車輛放置場,變身為提供超過千戶住宅單位的複合式社宅社區,全案預計最快在明年正式動工。
近年來,高雄核心市區素地取得難度愈來愈高,除了戲院、幼稚園、老旅館外,建商也將目光轉向具整合價值的舊醫院物件,高雄去年就有三件建商收購老醫院地交易案,包括新興區惠仁醫院、苓雅區乃榮醫院跟近日話題上地邱外科醫院。
COVID-19席捲全球三年多,深刻影響居住的定義:住宅不再只是遮風避雨,而是同時承載健康防護、社交互動與環境永續的生活場域,中台灣知名品牌建商惠宇建設旗下近期新成屋社區、座落台中北屯機捷特區的「惠宇碧柳MORI」,展示設計與使用行為轉向的永續趨勢,不只是精緻生活的進化,更為小宅趨勢找出舒適居住的解方。
台灣不只人老,連房子也跟著老,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全台屋齡超過 30 年的老舊住宅已突破 500 萬戶,佔全國房屋總數超過一半,而台灣也早已邁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 5 人就有 1 位是 65 歲以上長者。面對「人宅雙老」的危機,政府終於出手,內政部正式啟動「老宅延壽機能復新計畫」,將爭取 50 億元特別預算,鎖定 4 至 6 層樓高的老舊公寓,協助民眾舊屋翻新,希望讓長者能「在宅安老」。
高雄市岡山87期重劃區迎來首宗公辦都市更新案,高雄市政府攜手中央國防部,與民間開發團隊尚霖地產共同推動「信義段46地號」公辦都更案開發,預計總投資達31億元,將新建三棟14~17層住宅大樓,導入社會住宅、綠建築與智慧建築概念,打造具備永續機能與宜居品質的現代社區,預計2026年中下旬動工。
國家住都中心近期開出首波中央社會住宅「萬華安居」大門,這棟位於北市萬華區的新社宅,不僅總戶數高達 300 戶,更由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自「開箱」認證,直言這是「以社宅價格,展現豪宅價值」的典範;內政部長劉世芳也強調,政府正一步步實現居住正義,未來將持續在社宅興建、包租代管及租金補貼上努力;國家住都中心董事長花敬群與國土署長吳欣修一同出席,為這次招租案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