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地政局近日公告台中13、14期重劃區3萬坪抵費地標售案,將於3月7日開標,總底價超過200億元,鄉林集團董事長、全國商總主席賴正鎰今日痛批,此次抵費地標售的底價一坪動輒80、90萬元,甚至有接近百萬元,「政府帶頭炒地皮,還把把房價高漲的汙名甩鍋給業者」!
「政府是最大的莊家!」政府賣地與不賣地都有議題可以炒,今年高雄市府最後一季抵費地標售,8標全數脫標,甚至其中高達29.8%左右的溢價率,對此房市專家李同榮質疑,高雄市政府帶頭炒地,墊高建商土地成本,對於無房族情何以堪。
高雄地政局20日進行今年最後一次的抵費地標售,開標結果8標全部脫標,已經連續兩季高溢價且揮出全壘打,第7標高雄大學區土地楠梓援中段1343.47坪「住四」土地,溢價率高達29.85%,2021年Q4更曾創下69%的溢價率,也是此次標售面積最大,地價由三年前至今大漲三倍。
近來高房價凸顯炒房炒地問題,也扭曲居住正義,23日的「房價與稅制研討會」特別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參與,永慶房產業務總經理葉凌棋認為「實價登錄2.0」與「房地合一稅2.0」現階段已經出現成效,他指出,如果政府沒有推動,2022年的房價漲幅恐怕更大。但論壇的焦點逐漸指向「囤房稅」,現場多位專家學者一致認為「要真正落實居住正義,必須推動課徵囤房稅」。
央行打擊炒作再出招,限定建商購地貸款需在18個月內開工。房仲業者皆認為,大型建商因資金充沛,影響有限;小建商則是首當其衝的業者,預估短時間購地速度放緩,購地規模縮小。
央行13日邀集36家金融機構召開「強化銀行購地貸款風險控管措施」會議,要求銀行訂定內規,落實借款人依限動工興建,避免金融機構資金流供養地、囤地,明訂「一定期限」為18個月,超過未動工將按比例收回貸款或提高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