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房地產市調機構統計,今年北台灣預售屋房型比例仍以2~3房為大宗,雙北市1房型比例急降、2房型同步上升,並非意味著極低總價市場沒人氣,而是「假2房」、迷你房型產品規劃占比提高,也在在顯示,迷你房型對於無力負擔正常2房的購屋族來說是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全國商總理事長賴正鎰今(23)日表示,房地產今年Q2與Q3表現亮麗,但疫情導致航運費調漲,鐵砂鋼筋建材原物料齊揚、缺工造成工資成本拉高;政府又祭出新措施打炒房政策,建商已進入「微利時代」,明年房地產呈「價穩量縮」格局,明年推案量預估將少1成。
行政院昨拍板「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宣布五面向、十措施全面打炒房,包含稽查紅單炒作、實價登錄2.0修法、稅制規避查緝以及信用管制等,學界認為短期有效果,中長期須配合查稅、稅制檢討才能逐步達到效果,而業界也支持防堵炒房行為,自住買盤不用過度緊張,但地價、營建成本不斷上漲,房價仍不易跌。
近期「紅單」熱炒引發政府關注,甚至屢屢「口頭警告」要打房,此時該不該買房?成為購屋民眾最關心的事。對此,房地產業者幾乎口徑一致表示:在能力可及的範圍內,自用族群應該放手買房。
史上房貸利息最低,搭配無極限量化寬鬆的資金潮,房地產買氣由溫轉熱,甚至置產保值群族也紛紛出手,房地產買氣也從自住需求逐漸擴散到保值概念,尤其是豪宅買氣,近幾年不但「順順賣」,「單價200萬豪宅俱樂部」的成員「西華富邦」、「和平大苑」待售戶數也僅餘1成出頭,正式邁入銷售尾端。
往年Q4是傳統推案旺季,但今年10月開始,北台灣推案量縮減幅度明顯,根據房地產市調機構統計,專家分析,主要在於現在正處於政府打房的浪頭上,業者為了迴避風頭,放慢推案腳步,其中新竹量縮最嚴重,11月較上月縮7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