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房價高漲與金融壓力齊襲,政府力推的新青安房貸政策,卻可能成為加劇台灣房市失衡的助燃劑。根據大臺中房市交易資訊平台所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新青安撥貸占比自2023年底一度下滑後,今年6月再度回升至39.6%,但每月實際撥款戶數卻連月萎縮,最新6月僅剩4,055戶,顯示市場雖持續依賴政策資金,但真正能順利核貸者已明顯減少。
低總價搶買氣,房價高漲近年北台灣新案,基地面積就出現20~50坪的小基地案,上半年最小的預售推案為大同區「SOHO筑富」,基地面積僅38.1坪,規劃11層、11~12坪,而兩側也都已興建為大樓。
面對高房價與限貸政策的雙重壓力,高雄、台南購屋族似乎出現集體下修購屋預算現況?台灣房屋根據內政部實價資料統計,2025年第一季南部兩大都會區的中古屋成交主力,已從過去的500萬至1000萬元區間,明顯轉向總價500萬元以下的產品。高雄此價位帶的成交比例,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超過一成,成為現階段房市最能成交的主力。相對地,中高總價產品的交易則普遍下滑,顯示民眾面對高房價趨於保守,購屋決策「先求有、再求好」。
雙北房價高漲,擁有紅樹林景觀與北市通勤優勢的淡水竹圍生活圈成為移居熱點。實價登錄顯示,新北各行政區預售單價逐步站上高點,唯有淡水仍有3字頭親民選項,其中「員邦徊」建案以稀有低價、完善自然視野與彈性付款條件,成功吸引年輕族群與北市買盤搶進。該案由員邦企業打造、旺邦營造興建,主打1至3房多元格局,總價2,000萬元內可入手3房含車位。未來淡江大橋與淡北道路建設利多將陸續到位,淡水房價補漲潛力強勁,錯過可能再無3字頭。
買房難,租房也不輕鬆!主計總處最新統計, 2 月房租指數達 108.06,不只再創歷史新高,更是連續 19 個月年增率突破 2%。時下年輕人直呼「人生艱難」,買不起房,現在連租房也越來越吃力,薪資成長追不上房租漲幅,生活壓力與日俱增。
近年來,台南市與高雄市逐漸出現「小宅化」的顯著趨勢,反映出房價高漲與生活成本升高的壓力。根據內政部統計數據,2024年第一季,台南市平均購屋面積僅約36.38坪,較10年前縮減4.26坪,減幅達10.5%。同時,高雄市情況更為嚴峻,第三季平均購屋面積僅剩32.98坪,對比10年前縮小了13.81坪,縮水幅度高達29.51%。在此趨勢下,如何在有限的空間中提升坪效,成為購屋族的新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