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炳立 3 日記者會中直指,「現在說房價不會下來的都是仲介、公會理事長,說市場好,是因為建材漲、缺工、碳稅」,量縮價漲,炒作意味比較高;內政部回應,房價成本包括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原物料成本等,徵收碳費對建築成本影響不大,呼籲業者,不要以碳費徵收為由哄抬房價。
通膨對於房地產影響很大!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今(4)日指出,原本預估去年推案量會縮,結果下半年不降反升,全年總銷達到2.1兆元,年增6%,超乎預期,主要也是政府祭出八道政策金牌,其中18個月限期開工對建商影響最大,他也直言,營建成本從每坪8.5萬元漲為15萬元,台北這三年更從每坪12.5萬元漲到25萬元,是他從業40多年沒有發生過的事!因此房價是沒有降價的空間。
「囤房稅過了,租金一定漲!要趕快去買房」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今(27)日表示,囤房稅2.0太急就章的通過了,而綠色通膨也會讓未來5年內房屋營造成本會增加15%以上,預估未來5-8年「房價還有20%漲幅!」呼籲政府應補貼加碼、鬆綁管制與加強獎勵引導。
「政府是最大的莊家!」政府賣地與不賣地都有議題可以炒,今年高雄市府最後一季抵費地標售,8標全數脫標,甚至其中高達29.8%左右的溢價率,對此房市專家李同榮質疑,高雄市政府帶頭炒地,墊高建商土地成本,對於無房族情何以堪。
「明年房地產還是向榮!『供需』還是最重要的法則」,甲山林集團董事長祝文宇今(20)日表示,政府打房是打有錢人,所以大坪數產品打房後受到很多委屈,但住宅政策還是有很多缺點,房價越打越高,房價要降低,就該想辦法降低「建築成本」,囤房稅2.0也是在增加成本,最終都是苦了消費者,年輕人還是買不起房。
「囤房稅2.0」昨日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其中,建商餘屋將採全國統一標準,稅率依照持有年限不同,適用2%到4.8%稅率,過去不少建商為因應原物料波動,採取「先建後售」模式,恐因此打受到新版囤房稅打擊,當中有業者認為,成本轉嫁至房價將會是必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