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預售屋就像在簽「賣身契」嗎?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的最新查核,揭露預售屋買賣合約中,建商用來坑殺消費者的各種「魔鬼細節」,消保處會同內政部及地方政府,針對全台 74 個預售屋建案進行契約查核,結果發現竟有 20 個建案違規,其中不乏全國及地方的熱銷指標案,總計開罰近千萬元,查核發現,最惡劣的違規態樣,就是建商透過合約條款,實質剝奪消費者用來制衡屋況瑕疵的「5% 交屋保留款」權利。
延宕 24 年的五分埔都市更新案,經歷了三任總統和四任台北市長,此案最初是為配合政府公共工程拆遷戶而啟動;因國產署將 8 戶台北市政建案漏列於遷建基地範圍,然而,原出資者要求每坪土地售價達一千萬,導致更新案進展緩慢,長期的環境惡劣,也成為信義區的貧民窟。地主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都更案成功,不僅改善市容,也為下一代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
自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以來,台灣的房市景氣大好,連官方祭出重稅都無法遏制房價走勢,背後原因在於出現「房價的成本循環陷阱」,如果不提早因應,後續的惡劣效應將無從避免。
買預售屋除了看不到實品風險大外,還可能出現一屋二賣、拖延完工日等狀況,甚至有業者未有契約即開賣,後續引發爭議不斷,台北市地政局日前納管預售建案契約,契約違規率高百分百,今(18)日公布2拒檢建商,並呼籲建商不要心存僥倖,針對有規避行為的惡劣建商,更強調「將揭露業者並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