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南多次遭遇罕見颱風與豪雨,部分地區排水不良引發淹水,甚至出現屋頂被強風吹翻的災情;這些現象顯示,在全球氣候日益極端的背景下,城市的防災能力面臨嚴峻挑戰,其中包括老舊排水系統效能不足,以及部分建築物耐災性能低落。
AI浪潮來襲,建築界該如何乘勢而上?建經協會11月份大師講座,邀請到兩岸知名的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創始人邵唯晏,以「後發關係:設計師的新玩具。AI設計新紀元」為題,分享設計業該如何善用AI,在兩小時的講座中,邵唯晏準備了466張簡報,毫無保留的分享讓參與的會員直呼精采、過癮。
在台灣有清水模教父之稱、清水建築工坊主持人廖明彬,15日在建經協會大師講座上提到,清水模建築對於減少碳排是有幫助的,因爲大量使用清水混凝土,是能夠節能減碳的材料,施工後一次到位,不用粉刷、裝修,磁磚、石材、油漆等材料都不用使用,耗能降低,再者,清水混凝土使用的砂石,為河川疏濬後的產物,亦是永續再利用、碳足跡小。
有台灣首席藝術拍賣官之稱的陸潔民,從工程師轉職藝術工作,在藝術市場累積超過30年的心得,這樣的跳Tone人生,十分吸引大眾好奇,在八月份建經協會大師講座上,他特別以「藝海星燈30年」為題,與會員分享這一路走來、優游藝海之間的心境。
臺中市建築經營協會7月份大師講座今日在林皇宮登場,邀請旅德建築師林友寒以「從平凡中創造價值」為題,暢談近幾年建築創作,林友寒說,建築師扮演著「土地代言人」的重要角色,透過土地條件、周遭環境,創造出最大的價值。
建築園冶獎今年邁向30屆,歷經數月的報名、參訪、評審等環節,陸續公布各縣市的得獎名單,而園冶獎發源地高雄市,今年在大樓建築景觀一類競爭相當激烈,共有12案進入決選,刷掉2案後,最後有10案獲獎,其中樺陽碩建設「晴森」為首次得獎,其餘都是建築園冶獎常勝軍,京城建設今年還得了2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