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高價路段今年重新洗牌,根據實價登錄資料統計台北市平均房價前10名路段,傳統豪宅路段被擠到第4名之後,第一名反而是在中正區辛亥路段,平均單價接近120萬元,業者表示,近期高端買方回籠,部分新案備受買方青睞,同一社區多筆高單價房屋交易,也使得部分路段單價受到拉抬。
捷運交會站交通方便,不少人列為購屋優先考量。根據房仲統計南北捷運交會站過去5年平均房價比較,高雄捷運美麗島站以逾2成漲幅,排名第1,其次是台北捷運西門站,但也有不少房站區下跌,其中大坪林跌幅逾1成最多。業者表示,房價上漲的區位,周邊都有熱門商圈的優勢,錢潮與人潮為當地帶來磁吸效應。
根據桃園市地政局最新統計資料,主要住宅區平均房價漲多跌少,單價前3名為桃園區20.1萬元,其次為龜山區18.9萬元、中壢區18.8萬元,其中又以龜山區月漲5.3%最多,地政局指出,主因在於長庚生活圈交易比例多,進而拉抬整體均價上揚。
新竹收入最高的重劃區當屬關埔重劃區,依里村收入所得位居全台前五大的關新里與龍山里均在該重劃區,因鄰近新竹科學園區,房屋買方有8至9成為工程師,以自住買盤為主,平均房價約2至3字頭,屬區域行情的中高價位。
竹科的脈動長年以來和新竹的房市息息相關,有房仲就統計近10年北部地區電梯大樓的房價變化,發現新竹地區10年來房價漲幅約6成,雖然漲幅不若北北桃顯著,不過卻是北台灣房價最抗跌的區域,和2014年房市高點相比,新竹地區大樓平均房價幾乎未見回檔修正,可以說竹科經濟撐起新竹房市一片天。
根據市調機構統計,大台北10個行政區今年Q3房價,相比5年前同期,平均房價每坪已便宜逾5萬元,尤其以北市中正區便宜最多,每坪達14萬元,信義計劃也有超過10萬元幅度,最抗跌的反而是蛋白區,業者指出,北市多已中大坪數降價最多,但小坪數產品單價仍就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