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台灣人口高齡化及屋齡老化的雙重挑戰,內政部正式啟動「老宅延壽規劃」,預計匡列 50 億元特別預算,為全台超過 30 年屋齡的老舊住宅注入新活力;根據最新統計,全國屋齡超過 30 年的建物已突破 500 萬戶,占總體住宅存量超過一半,「人屋雙老」問題日益嚴峻,已成台灣社會亟需解決的居住危機。
隨著全台即將進入51萬戶交屋高峰期,《房產星叫室》邀請建商與驗屋專家,從實務角度解析驗屋在購屋流程中的角色與價值,強調「買房一定要驗屋」,保障買方、建商與市場三方共贏。
全台灣屋齡30年以上的住宅突破500萬戶,台中市也有近50萬戶,為提高居住品質及環境景觀,台中市政府都發局持續推動都市更新及危老重建,也期盼透過都市更新促進街區的活化再生,其中,2020年購入東區豐全橡膠廠的新業建設,在經過4年的努力,已將原址變身為兩棟質感社區,原本被工廠阻隔的樂業一路,也開通至育英路,人行道加上社區退縮空間,還比道路略為寬敞,守護社區與成功國小、育英國中師生,為東區打造又一處美麗綠廊。
立法院排審《住宅法》修正草案,內政部竟全面反對所有修法條文,以「保留政策彈性」為由拒絕修法。對此,民間團體 OURs 強烈駁斥,指出內政部先前已承諾改進社宅登記平台、租屋資訊透明化及包租代管機制,卻在修法時全面否決,形同「嘴上說改進,修法全反對」。
內政委員會今日召開會議討論「住宅法第四條條文修正案」,針對社會住宅分配方式熱烈討論,焦點在於是否應透過剛性立法或採用更具彈性的行政措施來解決社宅分配問題,內政部長劉世芳與國土署長吳欣修皆傾向採用行政措施,認為硬性立法反而會限制政策執行的彈性。
在住宅坪數逐年縮減的趨勢下,如何兼顧空間的實用性與居住的舒適感,成為小宅設計的關鍵課題。對此,富喬室內設計師鄭翰儒一語破解小宅迷思:「什麼才算小宅?如果35坪的三房住了5到6人,是否也算是壓縮空間?反之,28坪兩房只住一人,難道還是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