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宅興建是近年政府實現居住正義重要一環,為落實8年20萬戶社會住宅政策目標,國家住都中心2020年上半年第一波首推需求最大的雙北地區,今年上半年將預計在社會住宅需求最大的雙北地區提供1900戶社會住宅,明年下半年動工,下半年將在基隆等7縣市推出2200戶,今年預計提供超過4千戶社會住宅,估計後年上半年動工,2024年左右完工。
台北市萬華區福星社會住宅統包工程今(23)日開工,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席致詞表示,居住正義一直是台北市政策推動重要一環,因此但自上任以來,才發現做人應該務實點,承認當初喊出8年興建2萬戶,確定無法達標,政治人物還是得「務實點」,但將盡其所能,實踐居住正義。
台灣高房價、高空屋率、高自有率!立法委員黃國昌國會辦公室日前召開「邁向居住正義、台灣需要囤房稅」公聽會,對於專家學者對囤房稅提出諸多建議,及立法委員黃國昌擬於立法院第9屆第8會期推動囤房稅修法。對此財政部表示尊重。
立法院於今(17)日開始召開臨時會,但實價登錄2.0未排審,其中「門牌全都露」、「預售屋即時登錄」、「查核虛價登錄及罰則」完全沒有納入這次修法內容,僅排入《平均地權條例》,住盟與學界召開記者會表示,估計蔡英文任內不會再排審,等於這4年來的政策跳票,呼籲臨時會應排審該法案,才能真正落實居住正義。
總統蔡英文4年前提出「8年20萬戶」的社宅興建目標,然而自去年九合一大選後,6都新任市長在推動上不進反退,社會住宅聯盟今(21)日召開記者會對6都評比,其中高雄在6都墊底,台中以及台北市「更踩剎車、甚至開倒車」的情況,住盟呼籲,6都首長不應政策髮夾彎,背離居住正義保障的承諾。
購屋族仰賴官方版的房屋實價行情揭露,去年準備再晉級更新為「實價登錄2.0版」(地政三法修法)要完整揭露門牌、預售簽約30天內申報等,引發業內人士反對,傳出卡關消息,日前房地產專家張欣民在部落格發文要「內政部挺住」,並列舉4大原因非執行不可,要政府不該「走回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