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防疫有成、台商回流、低利率、資金湧入,四大利多因素齊聚下,今年商用不動產除了第二季受疫情影響,其餘三季都維持400多億的水準。根據上市櫃法人交易統計,2021全年繳出1,588億元,突破去年交易總額,年增12%,科技傳產的自用需求就佔整體交易金額的4成。展望明年,信義房屋預估商用不動產受到台商回流方案延長,買盤面將持續受益,變數則來自變種病毒帶來的影響和央行第四波信用管制措施。
回顧2021年,台灣歷經了防疫有成、半導體技術居全球之冠與身居中美科技戰的關鍵地位,全年經濟成長率突破6%,上市櫃公司累計前11月營收成長達16.5%,其中商用不動產交易以「廠辦」最為熱門,全年交易金額達到487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約1倍。
受到土地開發飽和與政策鼓勵等因素影響,首都圈房市推案「兩極化」與「郊區化」的趨勢愈來愈明顯,除了台北市中心危老、都更案逐漸成為建商取得土地的重要管道,擁有稀有大面積素地的「士林北投科技園區」,乃至近郊的豪墅型產品也同樣受到業者與消費者的青睞,近來隨著房市快速升溫,不少重磅大案都已接續登場。
吸引力集團旗下原烏日「ATT購物商場」,今年9月上旬突宣布公開標售,原訂今(26)日上午10點開標,但負責招標的普華國際指出,「企業需要更多時間準備」,預計順延至明年1月21日開標;業界人士也推估,因該筆土地屬於購物專用區,招標與投標者都盼透過都審讓土地變更用途。
隨著疫情趨緩投資人進場備貨腳步亦更加積極,南山人壽昨日砸8.01億元,購入位於台北市內湖瑞光路上全棟商用大樓,根據統計,近兩年壽險積極布局商用不動產,今年累積獵樓總額接近300億元。
根據商仲統計第三季商用不動產及土地交易報告顯示,單季維持千億元交易動能,其中前三季土地交易更是連續三年達2000億交易額,建商、壽險仍在全台大肆獵地,業者指出,雖然近期央行宣布第三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但對商用不動產的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