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1月全台前十大土地交易,政府公部門產業專區就囊括前五大,合計達395.11億元,占全台土地交易額約1,836億元的21%;其中前五大土地交易案,光是企業自用就占5成多,建商獵地動能則相對熄火。今年較特別的是,這些前十大土地交易案,開發方向不再是豪宅或住宅案,而是朝向企業自用辦公、營業據點,成為今年的一大亮點。
最新實價揭露,今年北市萬華區唯二的億級房地交易現身,由具有開發商背景的「陳同實業」整合成功,將萬華區內江街4棟老建物,包括透天和公寓分兩筆交易,以總金額約4.6億元,合併土地共123.73坪,換算土地單價約370萬元完成交易,此案已交由銀行信託,專家推估應是建商整合老舊建築,朝都更或危老的老屋重建程序邁進。
世邦魏理仕董事總經理朱幸兒30日以「十面埋伏,步步為營;人棄我取,人取我予」16個字,不動產市場正面臨各項多空交錯的考驗,相較於去年底預測今年是「居高思危」的一年,回頭觀察,即可驗證,朱幸兒也註解明年商用不動產和土地市場趨勢,有危機、也有轉機。
桃園中壢區堪稱近年桃園高總價土地交易的焦點所在,據實價登錄揭露,桃園中壢商圈佔地逾6800坪的忠孝段1316地號土地,今年6月由新店投資開發、勝滿企業及37位自然人,以40.19億元買下,該筆交易成為桃園市今年實價已揭露的最高總價不動產交易。
房屋的買賣金額很大,動輒千萬元起跳,而且稅賦煩雜,還沒有成交就已經頭皮發麻,因此,有專業的地政士協助,不僅省下能麻煩、節稅,甚至還能減少損失。但交易過程只要有一方聯合詐騙買(賣)方,事情就相當麻煩。由政大不動產研究中心與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全聯合、台北市地政市公會、新北市地政士公會共同舉辦「交易安全 vs 雙地政士制度」論壇,會中向全國地政士公會理事長與民眾大聲呼籲「雙地政士」的優點,未來在房屋或土地交易路上,雖多花一些錢,但卻可以保障交易會產生糾紛。
房市降溫有感,今年整體土地交易也降溫,主要受到央行房市管制的影響,以及營建業缺工缺料、營建成本走高等因素,都讓建商對於資金運用上更為謹慎,獵地的腳本趨緩,但千坪以上的大型土地,仍是建商精準鎖定的主要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