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交易量在央行推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過後急遽下滑,不過據內政部數據,今年第一季全台拍賣移轉棟數僅609棟,竟創下近十年來同期新低,專家表示,房市受打炒房政策衝擊,買方信心不足,目前尚未因面臨全球股災產生的「股房雙巴」族,法拍市場維持低量供給。
委託房仲協助買房,服務費用並非固定。內政部規定房仲總收費不得超過成交價6%,但實際比例可由雙方協商決定,並非硬性規定「買方2%、賣方4%」。有民眾遇到房仲要求簽訂2%服務費契約,經了解法規後與房仲議價,最終以0.5%成交。提醒購屋者,簽署「委託議價契約」與「服務費確認單」前,務必詳閱條款並積極協商,爭取合理費率。同時注意,如房仲收費超過6%,除須加倍返還,還會被處以6萬至30萬元罰鍰,保障自身權益不吃虧。
根據內政部統計,2024年高雄三大豪宅交易熱區由「亞洲新灣區」拔得頭籌,全年共計36筆總價逾4,000萬元的新成屋交易,穩坐高雄豪宅交易王座;其次為「美術館特區」與「農十六特區」。其中,亞灣區的「國城定潮」一案獨攬20筆高價交易,足見亞灣區的港灣地段與景觀稀缺性有強大吸引力,有望成為南高雄豪宅的指標核心。
立法院排審《住宅法》修正草案,內政部竟全面反對所有修法條文,以「保留政策彈性」為由拒絕修法。對此,民間團體 OURs 強烈駁斥,指出內政部先前已承諾改進社宅登記平台、租屋資訊透明化及包租代管機制,卻在修法時全面否決,形同「嘴上說改進,修法全反對」。
內政委員會今日召開會議討論「住宅法第四條條文修正案」,針對社會住宅分配方式熱烈討論,焦點在於是否應透過剛性立法或採用更具彈性的行政措施來解決社宅分配問題,內政部長劉世芳與國土署長吳欣修皆傾向採用行政措施,認為硬性立法反而會限制政策執行的彈性。
危老案時程容積獎勵將於5月畫下句點,趕在落日前送件,據市調統計,去年北台灣危老重建住宅案推案量仍有1千億元,對比前年下修近2成,為危老條例推出後新案量次高,內政部則表示,時程獎勵結束後,將改以「規模獎勵」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