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政府今(29)日正式與由達麗建設、華友聯開發及海悅國際共同組成的「衛武營聯合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簽約,將投入高達362億元,於捷運橘線O10站/黃線Y18站交會處,興建五棟38至52層超高層複合式建築群,結合旅館、住宅、商辦、商場與藝文設施,打造「高雄Midtown藝術中城」。該案預計2033~2036年分階段完工,未來將成為鳳山中城核心的國際級新地標。
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壓力鍋之上,美國近期針對台灣產品祭出的 20% 對等關稅,迫使台灣製造業必須加速外移,尋找新的生存之道。在這關鍵時刻,東南亞的菲律賓正挾帶著政策優勢與完善的產業條件,積極向台廠招手,一場以「避險」為名的製造業遷徙潮,已然箭在弦上。
由台南人記憶的「東帝士百貨」舊址轉身而來的南山台南廣場,將成為新光三越小北門店,預計明(29)日試營運,有房仲機構近日報導指出,小北門店周邊的住宅均價,從去年的每坪27.3萬元回落至24.5萬元,跌幅約一成,似乎未見「百貨進駐帶動行情」的結論,引起不少議論。
全台房市買氣跌入谷底,就連以往相對穩健的北部行政區也出現價格盤整,觀察實價登錄,今年第二季北部各行政區中,房價僅剩 15個行政區仍呈現上漲,其餘地區皆呈持平或盤整,專家表示,能維持漲勢的區域,多屬生活機能成熟,或有其他建設題材支撐房價與買盤。
當住宅市場急凍之際,一股資金活水正悄悄湧入台北市的資深商辦,讓年過半百的老樓上演「老當益壯」的驚奇行情!根據最新實價登錄,緊鄰大巨蛋、屋齡已 53 年的東區「大陸大樓」,今年 6 月一筆交易單價飆升至約 117 萬元,身價創下歷史新高,在「打住不打商」的政策引導與大巨蛋的商業引擎點火下,北市核心區的老商辦正從昔日的「醜小鴨」,蛻變為投資市場追捧的「白天鵝」。
根據內政部最新資料,2024年第4季,高雄待售新成屋約 1.39萬戶,比去年同期增加 13.6%,顯示買氣趨緩、庫存壓力升高。不過,並不是所有區域都陷入困境,部分生活機能成熟的區域,反而逆勢熱銷,顯示出高雄整體新成屋待售量增加,而部分區域則在庫存壓力下,仍展現強勁買氣。